ID: 22304271

5《黄河颂》课件(共46张PPT)

日期:2025-02-1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162603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黄河颂,课件,4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新课导入 考考你 有关黄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长达5464千米。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黄河的基本走向 注: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黄河源头景观 黄河上游景观 黄河中游景观 落日 芦花 黄河入海口 壶口瀑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赞颂的黄 河精神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揣摩课文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会做批注。 学习目标 1939年春,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冼星海谱曲后,这部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如有条件,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 在家国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想象这一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要读出气势。 【光未然】(1913—2002年),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湖北襄阳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 【代表作】《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风雨文谈》《光未然歌诗选》 等集。 走近作者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交织,歌唱苦难与抗战,刻画黄河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画面。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伟大而坚强的军民,怎不让他唱出豪迈的颂歌。 写作背景 【澎湃】指波涛冲击岸边或指声势,气势浩大雄伟。 【狂澜】巨大而汹涌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 猛烈的潮流。 【屏障】指屏风或阻挡之物,也有保护遮蔽的含义。 【九曲连环】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词语释义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这一章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整体感知 朗读全诗,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交代演唱主题,确定演唱基调。 第二部分:全诗的主体部分,从望黄河到颂黄河,最后发出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朗读第一部分 概括了黄河的精神,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细节探究 朗读第二部分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近镜头特写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俯瞰全景式的总写 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 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暗喻,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