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04846

【大单元教学】1.4光线与视觉 单元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日期:2025-11-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11807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学,光线,视觉,整体,设计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探寻光的路线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二、学习内容 3.3声音与光的传播 ④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使人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⑤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⑥知道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⑦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三、学业要求 1.能解释人眼看到光源和物体的原因。 2.能举例说出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太阳光的色散现象。 3.能分析光的行进路线及反射现象。 4.能通过实验认识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现象,能设计制作简单的光学物品。 5.关注光污染、噪声的危害,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单元课时设计 5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探寻光的路线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 以光的传播特性为核心,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光沿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挖掘光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思维能力。 2.本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小学科学知识体系中光学部分的重要起始内容。通过一系列观察与实验,学生能够直观认识光的基本传播规律,这些知识不仅为后续深入学习光学知识奠定基础,也能帮助学生理解众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如影子形成、潜望镜原理等。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科学实践活动,落实《课程标准》 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2)本单元学习内容是基于落实《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高年段要求。 4.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5.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五课组成:《光从哪里来》《光的传播路线》《光的反射》《光线与视觉》《阳光里的色彩》。前四课按递进关系设计,是对“光”的生成、传播、遇到不同物质时行进方向改变等光现象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实践活动,初步建立光的传播及光的反射的概念;了解光源、光的传播、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和光的反射现象;辨识哪些光来自光源,哪些光来自物体反射;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行进的,遇到物体时行进方向会发生改变。同时,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获取光现象的信息,了解可以借助能够反光的物体来发现光的现象、感知光的传播规律,打破光这一能量表现形式的神秘感。能量表现形式的探究活动不仅在本单元出现,还在整套教材持续进行,且不断地深入。在学生对光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后,第五课将关注点放在了光本体的性质上,以太阳光为载体,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作为能量形式之一的光的种类及层次性,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建立对光谱的初步认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光现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题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好奇心旺盛,对光现象有一定生活经验,但对其背后科学原理缺乏系统认知。他们已具备初步观察和简单实验操作能力,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探究活动,但在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归纳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运用方面仍有待提升。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能区分光源和非光源,了解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知道光是一种能量形式 ;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性;知道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理解看到光源或物体的原理;知道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光的现象,提出问题并作出初步假设,培养科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