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冷热与温度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将学生从感觉上的冷热引向可测量的温度,教学生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使学生懂得测量的重要性。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感受水的冷热差别,形成温度的概念。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经典实验,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放入冷水、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放入温水中,比较手指的感觉。接着请学生就这个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学生在小企鹅的追问下很快明白,光凭手指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水的冷热程度,要想比较水的冷热需要使用科学仪器,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用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然后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第二部分,做热水变凉实验,发现水温下降的规律。热水变凉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学生可能从未想过其中的规律。这一部分重在进一步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特别是连续观察与记录的能力,并通过指导学生绘制曲线图、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热水温度下降先快后慢的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究生活中遇到的科学问题。实验结束后,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解释这个现象,发现这个现象是由热水与室内空气之间的温差造成的,这是培养学生科学分析和推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测量水温的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即温度计的液泡应完全浸没在水中,且不能接触杯壁和杯底,读数的时候不要将温度计拿到杯外,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数。为使学生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以安排学生先测量前面三杯水的温度,在操作中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第三部分,观察不同种类的温度计,认识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材最后罗列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温度计,通过观察,学生能发现这些温度计虽然在外形、结构上不同,但它们都能测量温度。在此基础上,认识各种温度计的不同特点和用途,让学生理解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应该选择不同的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选择的依据与所测量的温度范围以及特殊需求有关。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对冷热现象都有一定的认识,尤其是对温度的感知,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本能,然而这种认识较多地停留在感觉层面,容易受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与物体的实际温度存在差异。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可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科学思维: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 探究实践:通过分析图表,发现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态度责任:养成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及时反思等良好的实验习惯。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难点:在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连续测量温度,并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感受水的冷热差异能形成温度概念能基本能不能使用温度计测量能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能基本能不能做热水变凉实验能发现水温下降规律能基本能不能观察不同温度计能认识不同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设备,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 你知道温度是怎么一回事吗?学生活动1 温湿度计,测量空气温度和湿度 活动意图说明:由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导入新课,激发他们探究欲望和兴趣。环节二:感受水的冷热差异教师活动2 1.出示实验器材:贴有标签的三杯水 一杯热水、一杯温水、一杯冷水 2.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