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 四年级下册 《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 5.月有阴晴圆缺 教学设计 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课题 5.月有阴晴圆缺 课时 1 核心 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及要求 9.4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5~6年级④知道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四种月相,说明月相的变化情况。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知道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是农历的一个月。 知道月相是按照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的规律变化的。 科学思维: 了解月相的变化情况,具备收集信息、得出结论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探究实践: 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观察记录农历一个月或多个月的月相,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结论。 态度责任: 能感受到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能够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1.知道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2.知道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是农历的一个月。 3.知道月相是按照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的规律变化的。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观察记录农历一个月或多个月的月相,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 准备 教师:有关月相变化的视频资源 学生:圆形纸片、剪刀、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导入新课(预设5分钟) 任务一:做一做 1.导入语: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月球是一颗围绕着地球运动的球体,它不发光,但能反射太阳的光。所以在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的月相。所谓“月相”,在一年级时我们已经知道,就是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的样子,月相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候是个弯弯的月牙,有时候像个半圆,还有时候像个明亮的圆盘。这是由于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不同的部分形成的。 2.学生按照回忆将圆形纸片剪出不同月相的形状,并按照出现的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 3.师对学生剪的月相形状及排序进行评价。 在回顾以往知识的同时,通过做一做活动,激发学生对探索月相的热情。 二、搜集证据(预设15分钟) 任务二:初识月相变化规律 1.播放视频《月相变化规律》,学生初步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通过观看视频,你收获了什么? 3.师总结: ①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 ②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称为“朔望月”。 ③我国农历以朔望月为月的计量单位。 ④月相有蛾眉月、上弦月、满月……(学生不一定都说出来) ⑤不同月相出现的时间不同。 ⑥上上西西,下下东东。 备注:虽然有的内容学生能说出来,但不一定理解。 小贴士: ③———要按照农历日期进行月相的观察。 ⑤———月亮升落的时间每天会比前一天晚约50分钟。 任务三:深入探索月相变化规律 1.出示图片,提出问题:通过观看视频,你能说出图片中月相的名称吗?生尝试。 2.以时间为顺序,认识月相 新月: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月亮以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落,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月。 蛾眉月:新月过后两天,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太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蛾眉,因此这时的月相叫蛾眉月。这种蛾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 上弦月: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经移到太阳以东90度。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