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遨游 汉字王国 传统文化 书法 对联 学习目标 了解书体的演变过程,掌握不同书体的书法特点及相关书法家。 壹 了解对联的演变及常见分类,掌握对联的基本原则。 贰 了解汉字和对联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叁 书法之美 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什么呢? 大 篆 甲骨文 金文 石鼓文 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 甲骨文,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成熟书法。1899年王懿荣在中药材上发现。甲骨文内容大多为“卜(bǔ)辞”,记载占卜吉凶之事件。 甲骨文 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金文 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又称“猎碣(jié)”。 石鼓文 A.甲骨文 B.钟鼎文 C.石鼓文 D.玛雅文 练习1. 下列不属于大篆的是( )。 练习2. 我国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成熟书法是 ;金文又称 。 甲骨文 钟鼎文 D (金文) 小 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在大篆的基础上简化创制的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主要有四个特点:长方形、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平衡对称、上紧下松。 代表书法家及作品为秦代李斯《泰山琅琊(lánɡ yá)石刻》《峄(yì)山碑》。 练习3. 下列哪项不是小篆的特点?( ) A.上松下紧 B.平衡对称 C.长方形字体 D.笔画粗细基本一致 练习4. 下列关于小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大篆的基础上简化而成。 B.代表书法家是王羲之。 C.字体结构上紧下松。 D.小篆第一次成为全国通用的统一文字。 A B 隶书 隶书,又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 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 之称。隶书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的特点是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练习5.请欣赏右边东汉隶书名作《张迁碑》选帖,完成下题。 (1)判断。 隶书笔画典型的特征之一是横画长竖画短 。( ) (2)下列对这幅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形宽扁,方正典雅,古拙(zhuō)大气。 B.章法横有行,纵有列,沉着稳重。 C.线条厚重,起笔与收笔多用方笔。 D.笔法斜侧,洒脱飘逸,曼妙多姿。 D √ 楷书 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字形较为方正,楷书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种手写体———钢笔字。 楷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讲究用笔、笔画分明、结构方整。 楷书 唐朝欧阳询(欧体): 《九成宫醴(lǐ)泉铭》 唐朝颜真卿(颜体): 《顾勤礼碑》 《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 《麻姑仙坛记》 元朝赵孟頫(fǔ ) (赵体):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楷书四大家及代表作: 唐朝柳公权(柳体): 《玄秘塔碑》 《神策军碑》 颜真卿、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颜体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丰润雄浑;柳体骨俊硬朗,体态精瘦而又不失风骨。 楷书 《九成宫醴泉铭》 《颜家庙碑》 《玄秘塔碑》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唐]欧阳询 [唐]颜真卿 [唐]柳公权 [元]赵孟頫 练习6.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 是指谁的字体( ) A.欧阳修 B.欧阳询 C.欧阳海 D.欧阳靖 练习7.楷体四大家中其代表作有误的一项是( ) A.颜真卿———《玄秘塔碑》 B.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C.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D.柳公权———《神策军碑》 B A 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形成于汉代,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代表书法家及作品: 唐代张旭:《古诗四帖》《自言帖》《肚痛帖》 唐代怀素:《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其草书称为“狂草”。 二人合称“张颠素狂”或 “颠张醉素”。 张旭草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