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下册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疏通文意,识记重点文言字词。 思维发展:分析四人的性格与志向。 文化传承:结合资料,把握孔子的政治主张,体会孔子对天下大道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分析四人的性格与志向,把握孔子的政治主张,体会孔子对天下大道的追求。 教学过程: 导入:万世师表,杏坛讲学 温习《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思考: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想一想课文围绕“志”展开,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问“志”———言“志”———评“志” 言“志” 请补充下面的表格。 ([注]关于“字”与“名”:①《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②《礼记·檀弓上》: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③《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姓名 字 年龄 志向 性情 仲由 子路 51岁 "不挨打" 即 “强 兵 ” 有抱负,自信, 却鲁莽、轻率 冉有 (冉求) 子有 31岁 “ 不 挨 饿 ” 即 “富 民 ” 谦虚、谦让 公西华 (公西赤) 子华 18岁 “ 知 礼 节 ” 即 “文 明 ” 谦恭有礼 曾皙 (曾点) 子皙 21岁 百姓和乐 风调雨顺 国泰平安 谦让、从容 评“志” 思考:孔子为何哂由 [补充资料]①子曰:“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篇》 ②“侍于君子,不顾而对,非礼也。”———《礼记·曲礼上篇》 ③《季氏将伐颛臾》(另附课件):其文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 因此,哂由的原因是:仲由(子路)没有做到礼,并且想着以武力解决问题。 思考:孔子为何喟然与点? 春风沂水: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身(祓濯),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是祥和安乐的生活画面,这在当时混乱的时代是所有人的目标追求。 [补充资料]①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 公冶长》) 从中可以看出老子对百姓和睦祥和安乐的理想追求。 ②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东郭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颊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道的艰辛,反映了当时社会要实现大同景象的不易,也就是曾点提到的春风沂水景象是当时普天之下的诉求,只不过很难实现,但不能因为对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