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46374

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课件(共63张PPT)

日期:2025-02-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63712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天文学,旷世,之争,课件,6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下 天文学上的 旷世之争 第四单元第十四课 学习目标 1. 知人论世,了解关增建及其学术作品。 2. 梳理行文思路,了解不同学说的基本观点、历史贡献及其相互关系,把握“浑盖之争”的本质。 3. 探究文本的哲学思考,了解中国古代在天文学上的贡献,激发持之以恒的探究精神。 科学史上,天文学的发展,历来波澜起伏,曲折复杂,扣人心弦。在西方,人们熟知的是哥白尼日心说与托勒密地心说旷日持久的争论,正是这场争论,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以及天文领域哥白尼革命的发生,最终促成了近代科技的建立。 那么,东方在对宇宙结构的认识上,又有什么样的争论 让我们一起学习关增建教授的《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情境导入 关增建,男,1956年生,博士生导师,教授。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入郑州大学工作。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院长。2000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党总支书记。 主要从事物理学史、计量史研究,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和丘光明被誉为“中国计量史界的双璧”。代表作品:《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中华文明史话·计量史话》。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学说的争论有很多,其中浑盖之争———浑天说和盖天说的争论最为严重。浑天说与盖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今天再进行浑盖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依然是很有意义的。 写作背景 安谧(mì) 圭臬(ɡuī niè) 眼瞀(mào) 炽热(chì) 晷影(ɡuǐ) 相形见绌(chù) 周髀(bì) 曲(qū)折 郗(xī)萌 七曜( yào) 炽(chì)热 圭臬(ɡuī niè) 蔡邕(yōng) 伯喈 (jiē) 圉(yǔ) 滂沲(tuó) 四隤(tuí) 焯( chāo) 祖暅(gèng) 字词正音 重差:汉代天文学家测望太阳高、远的方法,后发展为中国传统数学主要的测望方法。 圭臬:指准则或法度。 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绌,不足。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词语解释 1.通读文本,梳理文章论述思路,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天文学上的 旷世之争 引出天文学之争 (1-5) 日心说、地心说 天圆地方说、宣夜说 阐述浑盖之争 (6-13) 盖天说 浑天说 总结浑盖之争--旷世学术之争(14-16) 总 分 总 略 详 详 整体感知 2.阅读本文,抓住关键概念,提取重要信息,完成下表。 学说 代表人物 基本观点 优缺点 历史贡献 “天圆地方”说 孔子、曾子 天是圆形平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静止不动。 ①没有形成系统的学说;②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漏洞 较早形成了中国人对宇宙形状的认识。 宣夜说 郗萌(记载者) 日月星辰自由飘浮在虚空中,它们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联系。 ①不能给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②在本质上是反理性的 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 学说 代表人物 基本观点 优缺点 历史贡献 盖天说 司马迁 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天地相距8万里,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 ①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②能够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③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 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能够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 浑天说 落下闳、邓平、扬雄、葛洪、祖暅、朱熹等 天在外,地在内,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