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 光阴荏苒总是“情”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人文主题分析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选编了两篇精读课文《匆匆》《那个星期天》,包含“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等模块。“精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感受直接表达情感和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交流平台”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两种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初试身手”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在一定的情境中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的方法。“习作例文”内容源于日常生活,情感表达真实自然,为学生提供习作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模仿。“习作”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结合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经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语文要素分析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是指向表达的语文要素,在教材中多次提到真情实感的表达,比如,四年级要求写出对某个地方的感受,写出对动物的感受;五年级要求写出对某一事物的感受,写人、写事都要写出真情实感;六年级进一步强化了写人、写事要表达真情实感。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两者相互联系,都指向表达真情实感。表达真情实感,才能唤起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记录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感受。表达真情实感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也可以直接表达情感。 学习任务群定位 几大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针对审美这一核心素养,兼顾其他素养。 在文字中感受美。这个单元选编的课文,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习作例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有的甚至还是经典文章,如朱自清的《匆匆》。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赏读文章,体会文字中的情思,引导学生在文字中感受美,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在生活中经历美。本单元中的文章源于作者的生活体验,通过恰当的表达方法,表达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这无疑与学生的生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那个星期天》还选择了符合儿童视角的事例来表达真情实感,也更好地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这也给教师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好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而且,习作本身也要求学生有真实生活体验的素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经历、感受生活中的情感,通过生活陶冶美的感受,促使学生抒发独特体验和个性化思考,真正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创意中表达美。习作单元中既有单元习作又穿插着小练笔、交流平台等方法的提炼,不仅给学生在表达方面提供了方法的指导,更能激发学生在表达中的无限创意,让学生尽情地表达真情实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所以,基于以上分析,本单元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功能和定位,以及学习内容的要求等,具有一致性。 学习主题 本单元围绕“表达真情实感”编排习作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亲身经历的、对自己有影响的真人真事,把情感自然、真实地表达出来。习作的源头是鲜活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而不断有新的发现。基于以上的单元解析,设计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光阴荏苒总是‘情’”,创设的情境任务是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多姿多彩的成长故事,创作自己专属的童年时光回忆录。这样的主题是将教材中真情流露的内容主题与学生对六年学习生活点点滴滴的回忆进行了有机整合,这样的核心任务更好地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表达情感的方法产生的不同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在真实的校园生活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习目标 1.能用楷体正确书写20个字以及30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中,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主要情感。 3.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