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教学目标 1.分析例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的。 3.结合习作,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分析例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的。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例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老阳儿”这个词语吗?全班交流,指名答。 2.教师小结:这是一种地方话,把太阳叫作老阳儿。今天我们学的这篇例文,就与“老阳儿”有关。板书课题,齐读。 3.简介作者:肖复兴,1947年生,著名作家,原籍河北沧州。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二、初读例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例文,读前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文章写的阳光的两种用法指的是哪两种用法?找出相应的自然段。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2.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3.教师小结:阳光的第一种用法指的是冬天,母亲在中午的时候,把被子晾到太阳底下,然后把晒好的被子直接叠好,把阳光一直储存到“我”钻进被窝里。另一种用法指的是夏天,街坊毕大妈由于家里孩子多,每天接满一缸自来水,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暖和了,让孩子们排队洗澡。从这两家人的生活中,可以体会到平凡之中的真情。表面看起来是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但是却能反映出浓浓的母爱。 三、细读例文,体会情感 1.学习例文第2~3自然段。 2.出示自学提示,小组讨论、交流。 (1)母亲为了让“我”在冬天的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不再冰凉如铁,是怎么做的?画出相关语句,作批注。从母亲的做法中,你有什么感受? (2)体会“把老阳儿叠起来”这句话的意思。从母亲的话里,你想说些什么? (3)理解“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在母亲那里,可以。阳光便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的含义。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 (1)“中午的时候,她把被子抱到院子里,晾到太阳底下……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取下来,抱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叠好,铺成被窝状,晚上睡觉我钻进去时,被子里还是暖乎乎的。”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母亲对孩子的疼爱,为了让孩子在寒冷的冬天晚上不再受冻,竟然想到用这种办法。“取”“抱”“叠好”“铺”等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更进一步体现出母亲的细心。 (2)母亲“把老阳儿叠起来”就是把晒暖的被子叠起来保温。母亲的这一做法带给“我们”温暖与快乐。 (3)第3自然段采用了一个设问句,加强作者所表达的强烈情感,让读者感到母亲的睿智,从中也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正是母亲的这一举措,才让作者的童年温暖、快乐。“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 4.学习第4~6自然段。 5.出示自学提示,小组讨论、交流。 (1)毕大妈是怎样利用阳光解决孩子们洗澡的问题?母亲是怎样说的?画出相关语句,作批注。 (2)体会“水还能够溶解阳光”的意思。 (3)“我”佩服母亲“煮”字用得好,那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6.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 (1)“夏天到来时,每天中午,毕大妈都要接满一缸自来水,骄阳似火,毒辣辣地照到下午,晒得缸里的水都有些烫手了……她家的孩子放学了,毕大妈把孩子们都叫过来,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