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25638

【新教材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七下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5-02-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21454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解析,原卷版,作业,分层,并立,北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基础巩固】 1.“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描述的内容与以下哪个政权相关( )? A.金 B.北宋 C.西夏 D.辽 【答案】D 【详解】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上京临潢府。阿保机被称为辽太祖,D项正确;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正确,排除A项;北宋是汉族建立的政权,排除B项;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排除C项。故选D项 2.考古队员在甘肃某地发现了一块刻有西夏文字的石碑。创制西夏文字的民族是( ) A.汉族 B.女真族 C.契丹族 D.党项族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政权,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D项正确;汉族在历史上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汉字,不是西夏文字,排除A项;女真族建立了金朝,他们使用的文字不是西夏文字,排除B项;契丹族建立了辽朝,使用的是契丹文字,也不是西夏文字,排除C项。故选D项。 3.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C.D.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960年(10世纪中期),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宋朝,史称北宋;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国,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都城在上京;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辽、北宋、西夏政权并立,C项正确;金在北方,北宋在南方,排除A项;金灭辽,金在北方,西夏在西北,排除B项;金灭辽,金在北方,排除D项。故选C项。 4.“大宋皇命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送至雄州交割。”这段材料记载的是( ) A.澶渊之盟 B.宋夏和约 C.郾城大战 D.宋金和议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大宋皇命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送至雄州交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宋辽签署的盟约,由于盟约的地点在澶州,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A项正确;宋夏和约,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排除B项;郾城大战是岳飞抗金重要战役,岳飞率领岳家军取得郾城大捷,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宋金和议,女真族建立的金,排除D项。故选A项。 5.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是北宋与辽关系上由“战”到“和”的转折 ②它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③它客观上维持了宋辽100多年的和平 ④它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澶渊之盟是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虽然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客观上维持了双方长久和平,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因此正确的是①②③④,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6.同学们分成两组在“小货币见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整理出下面的学习成果。图中的西夏货币和契丹货币说明党项族和契丹族( ) 一组成果展示 名称:西夏货币 形制:小平钱,该币铜制泛红,正面铸楷书西夏文字四个,汉语直译为“贞观宝钱”。西夏文是仿照汉字创制而成,形体方正。 二组成果展示 名称:契丹大字银币 形制:正面刻有契丹文字,意为“天朝万顺”或“天朝万岁”。契丹大字脱胎于汉字,即利用汉字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