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29446

12.滑轮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科学人教鄂教版

日期:2025-04-0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233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滑轮,教学设计,格式,-2024-2025,学年,五年级
  • cover
人教鄂教版 五年级下册 《简单机械》单元 12.轮滑 教学设计 单元 《简单机械》 课题 12.轮滑 课时 1 核心 概念 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12.技术、工程与社会 学习内容要求 4.1能的形式、转移和转化 5-6年级:②知道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斜面)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5-6年级:③知道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的影响,举例说明应用适当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出可以提高效率的作品。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了解各类滑轮的结构及其作用的特点。 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分析了解滑轮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探究实践 能利用简单器材设计研究方案,探究滑轮的作用。 态度责任 乐于运用滑轮知识进行小设计和小制作。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通过模拟实验开展四季成因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能力。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能将地球公转与一年当中气温变化、太用照射角度变化等自然现象建立联系,解释四季的成因。 教学 准备 教师:滑轮、钩码(大小都相同)、铁架台、线绳、弹簧测力计、升旗装置模型及设计图。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聚焦问题: 旗杆上有什么秘密(预设5分钟) 1.利用学校升旗活动情景图,提出问题: 升国旗时,为什么升旗手向下拉动绳子,国旗就可以升起来?旗杆上面有什么秘密?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以升国旗活动为教学切人点,引导学生认识滑轮,了解各类滑轮装置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科学实践: 探究滑轮作用 (预设30分钟) 1.认识滑轮。 ①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旗杆顶端的滑轮装置,引导学生观察。对滑轮的特点进行初步描述。 ②出示实验器材滑轮,让学生观察实物并进一步描述滑轮的特征,认识滑轮。 讲述:中间有轴、周边有凹槽的轮子叫作滑轮。 2.认识定滑轮。 ①利用升旗装置模型模拟升旗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旗杆顶部滑轮的运动情况(静止不动)。 ②引导学生建构定滑轮概念: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作定滑轮。 3.认识动滑轮。 ①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起重机上的两个滑轮,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滑轮的不同点。 ②弓导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对两个滑轮的特点进行初步描述。 ③出示动滑轮装置,介绍其特点,并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动滑轮的轮子是怎么运动的。 像起重机吊钩上的滑轮那样,会随着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作动滑轮。 4.探究定滑轮的作用。 ①指导学生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分组组装定滑轮。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定滑轮是否也有省力的作用呢? 怎样设计实验来检验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 ②学生分组讨论,制订实验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③组织学生汇报研讨结果,完善验方案: 先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提起钩码,记录所用力大小;然后按照教科书上显示的方法,把数量相同的勾码挂在定滑轮的一侧,把弹簧测力计挂在定滑轮的另一侧,再用测力计慢慢拉动钩码,记录所用力的大小以及钩码和测力计的运动方向。 ④组织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得出实验结论:定滑轮不具有省力作用、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5.探究动滑轮的作用。 ①指导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分组组装动滑轮 提出问题: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呢?怎样设计实验来检验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 ②学生参照定滑轮的实验方法,分组讨论、制订动滑轮的实验方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