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 《养蚕》单元 6.怎样养蚕 教学设计 单元 《养蚕》 课题 6.怎样养蚕 课时 1 核心 概念 认识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使学生感知生命的复杂性、开放性与层次性。 学习内容及要求 本课顺应学生的认知需要,围绕着科学实践活动“怎样养好蚕”,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人们是怎样养蚕的,为自己的养蚕活动做好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的准备;了解要想养好蚕,需要了解适合蚕生长的环境条件、蚕喜欢中什么食物;围绕着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为蚕设计、安置一个舒适的“家”,探究蚕喜欢吃什么食物、怎样吃食物等。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1.通过调查、访问或者查阅资料,了解人们是怎样养蚕的。 2.知道蚕的生活和生长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必要条件,能够为蚕的一生建造一个舒适的“家”。 科学思维 了解养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能够正确养蚕。 探究实践 围绕养蚕过程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针对养蚕的环境条件、蚕的生长过程等方面提出假设,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能观察并描述蚕的生长过程。 态度责任 在养蚕过程中,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时,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了解蚕生活的基本条件,以及蚕喜欢吃什么食物、是怎样吃食物的。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怎样才能使蚕健康的成长 教学 准备 教师:蚕、桑叶、养蚕盒,白菜叶、莴苣叶、榆树叶等植物叶,有关养蚕的照片、视频、书籍等资料。 学生:蚕、制作养蚕盒的材料。桑叶,其他几种植物叶。学生活动手册、铅笔、养蚕日记、养蚕观察记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一、聚焦问题:怎样养蚕(预设10分钟) 1.提出问题:蚕孵化出来了,怎样养蚕才能让蚕健康成长? 2.检查学生搜集养蚕资料的情况。 (1)检查各小组搜集、整理的关于养蚕的资料,并对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情况进行评价。 (2)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通过什么方式搜集的资料? 把搜集的资料分成了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采用了哪些方法整理资料? 学生小组派全班汇报、交流搜集和整理的资料。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质疑、辨析。 3.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关注点聚集到本课的研究主题上。 创设情境,聚焦研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 学生搜集的资料是否丰富、翔实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二、科学实践活动:怎样养好蚕(预设25分钟) 1.讨论蚕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1)谈话:蚕喜欢的环境一开视频要具备满足蚕生活和生长需要的条件。那么,要想蚕健康地生长,需要为它们提供什么条件呢?请同学们结合搜集的资料,进行讨论、归纳。 (2)学生先分小组整理资料、讨论和归纳,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质疑、辨析。 (3)引导学生从蚕的生活和生长需要食物、空气、湿度、空间等条件,归纳蚕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小结:各龄蚕适宜的温度有所不同,一般认为25摄氏度左右是养蚕比较适宜的温度。 2.给蚕设计、安置一个舒适的“家”。 (1)谈话:我们了解了蚕生活和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就可以根据这些基本条件,给蚕设计、安置一个舒适的“家”。 (2)提出思考的问题: 制作养蚕盒时可以用哪些材料?不适宜用哪些材料? 如何保证养蚕盒的通风、透气? 应当把养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