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 三级下册 《动力小车》单元 18.设计与制作 教学设计 单元 《动力小车》 课题 18.设计与制作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2.技术、工程与社会 学习内容及要求 12.3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 3-4年级 ④初步说明一些技术产品涉及的科学概念或原理,尝试应用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简易装置(如传声器、听诊器等)。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初步了解动力小车的工作原理,会使用具制作动力装置。 科学思维 1.知道可以利用橡皮筋的弹力、气球的反冲力、螺旋桨转动产生的推力等设计小车的动力装置,知道设计和制作动力小车的基本流程。 2.知道用类比的方法进一步发现问题概况出共同特征。 探究实践 初步意识到仔细观察、合作交流在设计与制作中的重要性。 态度责任 乐于与他人合作分享,能够有计划地选择材料和工具设计和制作动力小车。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施加外力可以让小车动起来,给小车安装动力装置也可以让小车动起来。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利用橡皮筋的弹力、气球的反冲力、螺旋桨转动形成的推力等设计和制作小车动力装置。 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教师:2.1.动力小车若干辆(可以有橡皮筋的弹力、气球的反冲力、螺旋桨转动所产生的推力、马达的驱动力、风力等不同动力类型)。2.一辆没有动力装置的四轮小车,车辆滑动面板1块,小木棍3根,吸管1根,电动马达1个,电池连接盒1个,五号电池4节,三叶螺旋桨2个,皮筋2根,气球1个,铜丝线1根,包装绳1卷,螺丝刀1把,剪刀1把,热熔胶1支。 学生1辆具有动力装置的玩具车;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聚焦问题:我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是靠什么行驶的吗?(预设5分钟) 1.观察导入(PPT) 播放一段视频:一些正在行驶的现代交通工具的场景,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是靠什么行驶的吗? 学生说出各种交通工具行驶的动力装置后,教师引导他们聚焦本课要探讨的主题:动力装置。接着,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一辆没有安装动力装置的小车,提出驱动任务:我们能不能给一辆没有动力的小车安装动力装置,让它跑起来? 2.讨论交流。 我们要给小车安装动力装置,就需要了解有哪些动力装置。下面让我们观察一些玩具小车的动力装置! 本课的导入活动旨在引起学生对动力装置的关注,同时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激发学生对设计和制作动力小车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不必拘泥于教科书呈现的小车及教参设计的情境,可以设计其他问题情境,只要能激发学生对动力小车的探究兴趣、引发他们对动力小车进行思考即可。 科学实践:观察和设计动力小车 (10分钟) 三、科学实践活动二:制作动力小车 (15分钟) 观察玩具小车的动力装置,探究其工作原理。 让学生拿出各自准备的玩具小车,说说小车的特点、它是如何运动的,以及靠什么动力装置行驶的。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把学生提到的不同类型的动力装置写在黑板上,同时进行针对性的说明和讲解。 2.设计小车的动力装置。 谈话:通过观察和探究,同学们已经知道动力小车是靠安装动力装置行驶的,动力装置有各种不同类型,一些玩具小车是靠电动马达驱动的,一些玩具小车是靠橡皮筋产生的弹力、气球充气产生的反冲力等驱动的。 那么,我们的小车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动力装置呢?接着,给各组提供一辆没有动力装置的小车(或者让学生组装一辆没有动力装置的小车),并提出问题:仔细观察我们的小车,可以给它安装什么样的动力装置让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