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小学生》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主题 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小学生 二、班会目的 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到文明有礼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素养。 帮助学生明确在校园、家庭、社会等不同场合应遵循的文明礼仪规范,引导他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有礼,做传播文明、引领风尚的小使者,为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三、班会准备 教师提前收集整理有关文明礼仪的资料,包括古今中外文明有礼的小故事、名人名言等,制作成文字资料卡片,以便在班会过程中使用。 安排学生分组收集校园内存在的不文明行为现象,并记录下来,准备在班会上进行交流讨论。 准备一些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的题目,涵盖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等方面,用于班会中的互动环节。 布置教室环境,在黑板上书写班会主题,营造庄重、和谐的班会氛围。 四、班会过程 (一)导入 教师走上讲台,面带微笑,环视全班学生,亲切地问候大家:“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召开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主题班会,大家知道是什么主题吗?”(等待学生回应,引导学生说出班会主题 “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小学生”) 教师接着说道:“文明有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又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文明有礼无处不在,它关乎着我们的个人形象,影响着我们与他人的相处。那么,究竟什么是文明有礼?它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班会,去探寻答案吧!” 文明礼仪知识讲解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文字资料卡片,开始讲述文明礼仪的内涵:“同学们,文明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它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它要求我们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要做到语言文明、行为端庄、举止得体、礼貌待人。从古至今,我们中华民族都十分注重文明礼仪,它已经成为了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讲述古代文明礼仪故事,如 “孔融让梨”“程门立雪” 等,让学生感受古人对文明礼仪的重视和践行,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故事中所体现的文明礼仪精神。 教师结合校园生活实际,详细讲解校园文明礼仪规范,包括课间文明休息、上下楼梯靠右行、爱护校园环境、尊重老师、团结同学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并举例说明哪些行为是符合校园文明礼仪的,哪些行为是不文明的。 拓展讲解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如在家庭中要尊敬长辈、孝顺父母、主动承担家务;在社会上要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文明乘车、礼貌待人等,让学生对不同场合的文明礼仪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不文明行为现象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校园生活,提问:“同学们,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大家每天一起学习、玩耍,相处得非常愉快。但是,细心的你们有没有发现在校园里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行为现象呢?之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分组进行了收集,现在请各小组派代表来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吧。” 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发言,列举校园内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墙壁上乱涂乱画、课间大声喧哗、追逐打闹、说脏话、不遵守公共秩序等,教师将这些不文明行为记录在黑板上。 在学生列举完不文明行为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同学们,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破坏了我们校园的和谐氛围,也影响了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和生活。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些不文明行为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去避免和纠正这些行为呢?请各小组展开讨论,一会儿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来发表你们小组的看法。” 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依次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