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31249

12《拿来主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2750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模块,基础,语文,中职,2023,高教
  • cover
《拿来主义》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的生平以及文章创作的历史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2.了解“杂文”的相关文体知识,领会作者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3.梳理文章论述的脉络层次,学习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 4.读懂作者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时的态度,学习作者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方法—批判性地继承与创新。 【教学重难点】 学习比喻论证和边破边立的论证方式,明确实行“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材料一:这是备受争议的清华美院设计作品和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图的对比,同学们认为哪幅图中的人物更符合你们的审美呢?再看看毒教材插图和旧教材插图,哪个更符合我们的审美呢? 针对以上四幅图画,你有怎样的感想呢,其实,这是一个关于外来文化,我们如何“拿来”,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如何传承的思考。在上个世纪初,鲁迅先生就已有了自己的思考。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拿来主义》,共同走入那个时代,走近鲁迅,一起挖掘其思想的内核,并学习运用鲁迅思辨性论文的特点,来看看我们的文化该如何选择。 二、解题与写作背景介绍 拿来:用手将某物从较远的地方搬到较近的地方。 主义:对事物 或现象的系统看法或主张。 题目“拿来主义”是本文的论题。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拿来主义”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三、合作探究借助探究的问题,引领学生诵读文本,理解文本。 1.本文题为拿来主义,探讨的是什么问题?观点在哪里出现? 明确:探讨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问题。主要观点在第7段提出,接着加以论证。 2.观点在行文中间才出现,之前都做了什么? 明确:在“拿来主义”之前,先谈到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听凭送来”几种情况,几种情况都是作者所反对的。 “闭关主义”———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封闭落后。 “送去主义”———子孙们、残羹冷炙做奖赏 ———亡国灭种。 “听凭送来”———被“送来”东西吓怕了———毒害侵略。这说明这几种方式都不可取,所以我们就只有“拿来”。 3.如何实行“拿来”? 明确: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具体是怎么论证的呢?运用“大宅子”的比喻。 “鱼翅”比喻外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鸦片”比喻外国文化中精华和糟粕共存的部分;“烟枪和烟灯”外国文化中没有使用价值但适当保存一点可以作反面教材的部分;“姨太太”比喻外国文化中反动腐朽应该完全摒弃的部分。 (2)在论证怎样“拿来”的时候,是不是直接就指出来该怎样做的呢? 明确:也不是。也是先否定几种做法:孱头———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昏蛋———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左派幼稚病患者;废物———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投降主义。 (3)那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 明确:他占有,挑选。 4.“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阅读第九段,看看拿来主义是如何处理“大宅子”的?文中的鱼翅、鸦片、烟枪和姨太太分别代表了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