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34253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测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244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五年级,语文,下测,1课,古诗三首
  • cover
五下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课的三首古诗,描写的都是古代的儿童生活。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写的是初夏时节,农家忙于耕织,儿童小小年纪就傍着桑阴学种瓜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儿童的勤劳可爱。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则描绘了几个儿童在严寒的冬晨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儿童的纯真快乐。雷震的《村晚》则描写了一幅放牛归来横坐在牛背上吹着短笛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儿童的悠闲自在。通过品味诗句,想象画面,感受古代儿童生活的情趣,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体会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与对童年的怀念。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会认“昼、耘、稚”等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生字。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并能默写。 思维发展:能理解诗句,想象画面,走进古代儿童的别样生活,体验古代儿童的生活情趣。 创意表达:能展开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改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重难点】 能理解诗句,想象画面,走进古代儿童的别样生活,体验古代儿童的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入,揭示课题 1.呈读单元篇章页主题句: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冰心奶奶的这句话,说的是大人对于童年的感受。的确如此,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童年往事,是人生最美好的回忆。(出示单元页和单元课文目录) 2.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都与童年这个主题有关,写的都是童年最令人心动神移的记忆。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古诗三首。揭示课题:古诗三首 二.通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1)理解诗题,回顾四下学过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理解诗题。 相机纠错“兴”的读音。对“杂兴”的理解。 (2)再次了解作者范成大。 (3)指名朗读、齐读,相机指导读准生字“昼”“耘”“供”,读好诗句的节奏。注意“绩”读四声。(七言绝句四三节奏) 注意多音字“供”的读音区别。(结合视频和相关资料理解运用) 供(gōng):提供某种利用的条件(给对方利用)。如提供、供应、供不应求等。供(gòng):表示祭祀或案情陈述。如供奉、供品、供认不讳、口供、供词等。 注音: 父母非常辛苦,供我吃,供我穿,还供我上学。 在证据面前,他供出了所有的罪行。 2.课件出示《稚子弄冰》。 (1)用同样的方法理解诗题、了解诗人杨万里,回顾学过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朗读齐读,读准生字“钲”“磬”。 (2)强调多音字“当”读四声,“当作”之意。 3.课件出示《村晚》: 理解诗题,了解诗人,指导读准生字“陂”“漪”。读通读顺,读好节奏。 三.初步比较,体会异同 小组交流,分享。 明确:1.都写了古代儿童的生活。 第一首写古代的孩子在学种瓜,第二首写古代的孩子在玩冰,第三首写古代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吹短笛。(如果学生说得详细更好) 2.其他:都是宋代诗人写的。都表达出了对儿童的喜爱之情。都是写乡村儿童生活的。写的季节不同(只要学生说得有理有据都可) 四.品味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自学提示: (1)参考注释理解诗句 [耘田]在田间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傍]靠近。[阴]树荫。 (2)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不要直接照搬翻译,可以加上人物、季节、环境、人物活动和自己的初步感受)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画面,体会到的乐趣。 2.交流分享 (1)指名说诗意:初夏,农人白天在田间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织布,村庄里的男男女女都各自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