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讲 土壤 一、植被 1.土壤的概念及组成 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组成 特征 作用 关系 矿物质 ①土壤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风化壳或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 ②经风化分解,释放一些养分元素(钾、磷、钙、镁等),供植物吸收 主要成分,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①彼此间有密切联系,共同形成了土壤的肥力特性; ②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的协调程度 有机质 ①多集中在表层; ②释放氮,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育 最重要成分,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土壤形成发育的主要标志 空气 空气提供热量;水分供应养分和水分; 贮存在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使土壤能通气透水,蓄水保温 不可缺少的成分,影响土壤的热量状况 水分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分析 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有机质的来源主要是枯枝落叶,有机质损失主要靠微生物的分解、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外力侵蚀作用。 (1)有机质的收入: ①水热充足,植物生长茂盛,枯枝落叶多,生物残体多; ②地势低平处,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有机质的支出: ①微生物分解:气温高,微生物活跃,分解快,消耗多; ②植被消耗:植被生长旺盛,消耗多; ③土壤侵蚀或淋溶:降水强度大,淋溶与侵蚀强度大,有机质流失多。 腐殖质的主要作用有: ①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腐殖质既含有氮、磷、 钾、硫、钙等大量元素,还有微量元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以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 ②增强土壤的吸水、保肥能力: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胶体,吸水保肥能力很强; ③改良土壤物理性质:腐殖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可以提高粘重土壤的疏松度和通气性,改变砂土的松散状态,同时,由于它颜色较深,有利于吸收阳光,提高土壤温度;④促进土壤植物的生长:腐殖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能量,土壤酸碱适宜,因而有利植物生长,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 ⑤作物生长发育:腐殖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有机酸、维生素及一些激素,对作物生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呼吸和对养分的吸收,加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2、土壤观察的内容 野外对土壤的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 (1)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是用颜色来命名的。 ①黑土:土壤中富含腐殖质,比较肥沃。腐殖质含量减少则呈灰色。 ②黄土:土层深厚,但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还有不少盐碱地、沙地。黄色表示土壤是在黄土基础上发育的,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极易渗水。需要增施有机肥,补充磷肥、氮肥,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旱、涝、碱、沙。 ③红壤: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加以改造。 ④紫色土: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及多种微量元素,酸碱条件适中,可在风化母岩上直接刨耕引种。 ⑤水稻土:在人类生产活动(长期种植水稻)中形成的特殊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丰富,较肥沃,多呈青灰色。 土壤质地 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按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黏土三种类型。 土壤 成分 性能 砂土 以砂粒占优势 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 黏土 以黏粒占优势 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壤土 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 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3)土壤的性质 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