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37401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同步练习

日期:2025-03-3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9次 大小:10706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循环,同步,中的,自然界,7节,单元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义乌期末)我国在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即通过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减少人类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达到相对“零排放”的目的。下列措施有助于降低碳排放的是(  ) A.肆意焚烧田间秸秆 B.推广使用太阳能灶 C.使用大排量燃油车出行 D.直接排放工业废气 【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 【解析】【分析】 根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助于保护环境,可以实现“碳中和”目标进行分析。 【解答】 A.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燃烧的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碳生成,不利于环境的保护,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A错误; B.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助于保护环境,可以实现“碳中和”目标,故B正确; C.使用大排量燃油车,增加了汽油的用量,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C错误; D.直接排放工业废气,会破坏环境,也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D错误。 故选D。 2.(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分类的角度看,CO2属于氧化物,Y属于有机物 B.从平衡的角度看,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基本不变 C.从能量的角度看,两种循环都只涉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D.从微观的角度看,两种循环不会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 【解析】【分析】A.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 B.根据碳-氧循环的意义来分析; C.根据能量转化来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解答】 A.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二氧化碳与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内合成葡萄糖并释放氧气,则Y是葡萄糖,葡萄糖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碳循环和氧循环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该过程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两种循环不会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3.(2021八下·下城期末)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错误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 【解析】【分析】氧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状态。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人类活动中的燃烧都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但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如此构成了生物圈的氧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相互联系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 【解答】A、碳循环和氧循环是CO2和O2的转换过程,均发生了化学反应;故A正确; B、氧气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参与碳循环;故B错误; C、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量是来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C正确; D、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主要是通过碳循环和氧循环来完成;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4.如图所示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模式图。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涉及能量转化,下列关于两个过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两个过程白天黑夜都在进行 C.两个过程都参与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