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学习目标】 1.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守恒规律,并学会利用守恒规律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先后规律,会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和反应顺序。 3.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价态规律中的归中规律和歧化规律。 知识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学生用书P73] INCLUDEPICTURE "教材自主预习LLL.TIF" INCLUDEPICTURE "教材自主预习LLL.TIF" \* MERGEFORMAT 1.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原子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即有关系式: 还原剂失电子的总数=氧化剂得电子的总数; 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数。 2.价态规律 (1)高低规律: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归中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高价态+低价态→中间价态,即“只靠拢,不交叉”“就近变价”。例如, H2S+H2SO4(浓)===S↓+SO2↑+2H2O中,硫元素的价态变化为 INCLUDEPICTURE "25LX113.TIF" INCLUDEPICTURE "25LX113.TIF" \* MERGEFORMAT ,而非 INCLUDEPICTURE "25LX114.TIF" INCLUDEPICTURE "25LX114.TIF" \* MERGEFORMAT 。 (3)歧化规律:同种元素的中间价态可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价态和低价态,即中间价态→高价态+低价态,如3NO2+H2O===2HNO3+NO。 (4)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O4与SO2不反应,Fe3+与Fe2+不反应。 3.强弱规律 (较强 (较强,,(较弱 (较弱 氧化性) 还原性),,还原性) 氧化性))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即“强制弱”或“前强后弱”。 4.先后规律 (1)同一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混合时,还原性强的先被氧化。例如,已知还原性:I->Fe2+>Br-,当把少量Cl2通入FeBr2溶液中时,首先氧化Fe2+;当把少量Cl2通入FeI2溶液中时,首先氧化I-。 (2)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混合时,氧化性强的先被还原。例如,已知氧化性:Fe3+>Cu2+>H+,在含有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先与Fe3+反应,再依次与Cu2+、H+反应。 应用: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或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INCLUDEPICTURE "多维迁移应用LLL.TIF" INCLUDEPICTURE "多维迁移应用LLL.TIF" \* MERGEFORMAT 1.关于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KClO3的氧化性强于Cl2的 B.HCl在反应中体现出酸性和还原性 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5∶1 D.每生成6 mol H2O,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 mol 解析:选D。该反应中,KClO3为氧化剂,Cl2为氧化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A正确;HCl在反应中生成KCl体现出酸性,生成Cl2体现出还原性,B正确;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根据化合价升降规律,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5∶1,C正确;根据反应可知,每生成3 mol H2O,转移5 mol电子,故每生成6 mol H2O,转移10 mol电子,D错误。 2.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若某溶液中Fe2+、I-、Cl-共存,要除去I-而不使Fe2+和Cl-的量减少,可加入的试剂是( ) A.Cl2 B.KMnO4 C.FeCl3 D.HCl 解析:选C。根据已知的三个氧化还原反应可判断出Cl2、KMnO4、FeCl3和I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MnO4>Cl2>FeCl3>I2,Fe2+、I-、Cl-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I->Fe2+>Cl-,故要除去I-而不减少Fe2+和Cl-的量可加入FeCl3。 3.(2024·西安中学高一月考)已知X、Y中含有相同的元素,Z、W中也含有相同的元素,根据反应X+H2O―→Y+H2;Z+H2O―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