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3924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过零丁洋》同步练习

日期:2025-11-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9次 大小:512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 cover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过零丁洋》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本文作者 , (朝代)大臣、文学家。 答案:文天祥|南宋 解析:“文天祥”三字,常常好写错,注意为要写成“天文祥”,“祥”不要写成“详”。“南宋”不要写在民“北宋”,最后也不要写“宋”,因为“宋”分为“北宋”“南宋”,是两个朝代。 点评:关于作家作品的常识学习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对文学概念要了解,易错字的写法要分辨清楚。 2、说说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a辛苦遭逢起一经 遭逢:_____ b山河破碎风飘絮 风飘絮:_____ c零丁洋里叹零丁 零丁:_____ d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_____ 答案:遭遇,指被朝廷选拔。|形容局势如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孤苦无依的样子。|史册 解析:“遭逢”解释本义后,要根据语境指出在诗中具体指什么;“风飘絮”要解释出比喻义;“汗青”其实是借代用法,指“史册”。 点评:古诗文中的字词意义,有的在本义的基础上在语境中表达特定的意义,所以在解释时要准确的解释清楚,这样便于理解诗文的内容。 3、从该诗所写的内容看,这首诗属于( ) A、状物诗 B、述志诗 C、叙事诗 D、写景诗 答案:B 解析:本诗中作者虽然也提到自己的经历如“起一经”“遭逢”,但这些都是铺垫,作者主要是表达的自己誓死效忠青史留名的愿望,所以是“述志诗”。 点评:学习古诗,对诗体和种类及特点作一了解,丰富知识,也有助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 , ;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 。 答案: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这是本诗中最重要的两句话,注意题目中表述的内容,理解两句话的内涵。默写时注意易错字的写法,“飘”不是“漂”,“絮”不是“绪”,“浮沉”不是“沉浮”,“萍”不是“平”,“丹”不是“舟”,“汗”不是“汉”,“青”不是“清”。 点评:学习古诗,对诗中描写精彩或含义丰富,包含有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要加强理解和记忆。 5、“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 答案:儒家经典 解析:“起一经”指提作者的学习经历。古人读书学习时,主要是读“四书五经”,以儒家著作为主,所以这里的“经”代指作用所读的“儒家经典”。 点评:“经”字有关古代文化的常识问题,在学习古代作品时,要对类似的文学常识多加了解。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与司马迁说过的“ , ”道出了同样的的生死观。 答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解析:司马造这句也是名句,皆表达重名节的思想和赴死的气概。 点评:古代作品有相同思想情感的表达,学习时要注意联想记忆。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比较判断正误。D项,诗歌最后一句作者的情感不是“悲愤无奈”,而慷慨豪迈。 点评:对诗歌内容分析判断的单选题,往往在字词理解、写作方法和作者情感的表达方面设置错误点,要仔细辨析。本题就错在对作者情感的分析。尾联是名句,学生熟悉,比较容易判断。 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