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39376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清单

日期:2025-04-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88次 大小:369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中,语文,编版,必修,上册,第三
  • cover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清单 第7课曹操《短歌行》 1、情感 ①诗眼:忧 ②忧的内容:忧人生苦短、求贤难得、功业未就 ③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一气呵成。无论是就人生短暂,还是贤才难求,实际上都是因功业未就而忧,而且这种忧是与诗人心中的志向相并存的,他希望能够一统天下。正是有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所以才会一扫前人抒发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正是有壮志才能想到人生短暂,更应抓紧时间延揽天下人才及早建功立业。正是这种壮志让我们看到曹操真豪杰、大英雄的本色。 2、手法 赋、比、兴 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邶风 击鼓》所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直接、很热烈地将自己的爱情誓言表达出来。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魏风 硕鼠》通篇用比。 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诗人借用《诗经·郑风·子衿》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原文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地萦回在我的心里,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回音?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先写姑娘思念情人,来引出自己其实是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②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诗人将贤才比作碧空中的皓月,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表现了诗人求贤不得的心情。 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诗人将贤才比作“乌鹊”,写出他们徘徊犹豫不知投靠谁的心态,抒发自己担忧人才投靠他人愁情。 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 1、诗歌情感 ①诗眼:归 ②情感:《归园田居》描绘宁静、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借助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闲适,抒发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 2、手法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它们构成了什么意境? 宅院、林木(近景) 宅院、林木(远景) 柳绿、桃红(色彩) 鸡鸣、狗吠(声音) 宁静、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于景))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融情于景、以动衬静、白描、远近结合、视听结合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白描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 第8课《琵琶行并序》 1、理清结构,概括各段内容。 (1)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结构梳理 第1段:江头送客闻琵琶 第2段:江上聆听琵琶曲 第3段:歌女倾诉身世苦 第4段:同病相怜伤迁谪 第5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2、主旨(情感)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诗人借琵琶女的身世来观照自己被贬受屈的不幸遭遇,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才子之悲,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不公与扼杀。 3、景物描写的精妙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分析:点明时令、地点、时间和事件,秋夜江边,枫叶、荻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