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能简述我国对农业改造的背景与方式 2.能简述我国对手工业改造的背景与方式 3.能简述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背景与方式 4.能知道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能理解其历史意义与缺点 学习目标 概念解释 “三” “改造” 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指社会主义改造(即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深入理解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它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穷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老农民的烦恼 仔细听一听他们都有什么烦恼? 时间:1952年的某天 地点:某村的村口大树下 人物:老张、老王 老李、老赵 个体家庭较贫困,缺少资金、劳动力、生产工具,无法解决水利问题。 我家有牛,没有青壮年劳动力。 我家有地没有牛。 我家有地,但一件农具都没有。 我家分得的土地地势较高,农田没法灌溉,而且村子没有水利灌溉设施。 情景再现 一开始农民很高兴 后来却觉得很费力 存在问题:农业实行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部分农民缺少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土地改革后,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1.原因: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3)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5.原则:自愿互利。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4.时间:1953年-1956年 6.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8.阶段:“三步走”。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合作社 高级农业合作社 一般由几户或十几户组成,共同劳动、分散经营。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但由于换工互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劳动产品统一进行分配。 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基本单位是生产队。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 7.实质:由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考考你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把下面的关系按照你的理解进行连线: 土地改革前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地主私有)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归农民私有)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土地归集体公有) 没收地主土地分 给无地少地农民 农业生产合作社 (方式)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农业合作化的实质? 土地、农具入股,成为集体财产 社员把原有的界线平掉,将分散的各块土地连成一片 检查入股农具 土地交公 国家投资 太分散 很脆弱 要集中 农业生产合作社 机械生产 集体经营 分散 合作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9.结果:①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②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农业合作化实现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毛泽东报喜 。 集中力量 优势互补 刘老汉入了生产合作社后,和其他社员一起齐心协力,埋头苦干,社里庄稼大丰收,李老汉分到了许多粮食,很快还清了高利贷,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刘老汉的新生活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