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三大改造(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三大改造”,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②了解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 史料实证:结合《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图片,了解三大改造的途径及过程。 时空观念:列表总结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和形式,明确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唯物史观: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 活动一:三大改造 设问1:请阅读书本P23-26页,说说三大改造指哪三大产业的改造?分别采取了什么改造方式?请谈谈三大改造的意义。 一、“三大改造”的内容( 年— 年) 1.“三大改造”内容:对 、 、 的社会主义改造。 2.改造方式: (1)农业———建立 。原则:“ ”。 (2)手工业———建立 。 (3)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创举: 政策,实现 过渡) 3.实质: 转化为 。 二、“三大改造”的意义 1.实现了 向 的转变; 2. 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 ); 3.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 ; 4.缺点: 等。 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小组互评)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的三次变化? (答案见课件)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要求:(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 第5课 三大改造 【速查关键词】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知识点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农业合作化原因: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知识点二、:公私合营 工商业改造方式:从1954 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 赎买政策: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 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大改造结果:到 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易错易混】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 是三大改造的完成,而不是新中国成立。 “一五”计划(1953—1957年)与三大改造(1953—1956年)二者几乎是同时进行的,都是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只不过三大改造是生产关系的变革,而“一五”计划更多地是经济建设上的规划。 【拓展延伸】 1.我国的土地制度经历了几次变化?土地制度的性质各是什么? 答:三次。 (1)在战国时期,由于分封制,统治者确立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这种土地所有制是一种私有制。 (2)1950年,新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后,废除了封建了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土地所有制也是一种私有制。 (3)当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把原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