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唱歌课课型 【教学内容】 花城版四年级下册第6课《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三)》第2课时《西风的话》。 【教材分析】 《西风的话》是花城版四年级下册第第6课《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三)》第2课时唱歌课。《西风的话》是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的作品。黄自(1904~1938),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题材丰富、体裁广泛、风格典雅、旋律流畅、结构严谨,是我国最早谱写抗日歌曲的作曲家之一,代表作有清唱剧《长恨歌》,抗战歌曲《旗正飘飘》《抗敌歌》等。 歌曲借“西风”之口,用寥寥数语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富有情趣。歌曲采用大调式,四四拍,一段体结构,由四个规整的乐句组成,共八乐句。歌曲节奏平稳、对称,结构自由。旋律流畅,跌宕起伏,变化有致,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节奏、旋律有较好的感知能力。他们喜欢参与音乐活动,乐于表现自我,对歌曲的情感表达有初步的理解。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流行歌曲兴趣较高,但对经典音乐作品了解较少。部分学生音乐节奏感较强,能较好地把握歌曲节拍,而部分学生则在音准和节奏方面还需加强练习。整体而言,四年级学生对音乐学习充满热情,需在拓宽音乐视野和提升音乐技能方面进一步加强引导。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歌曲学习,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 (二)艺术表现 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西风的话》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抒情意境,并启发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然舒展、抒情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中的力度变化、旋律起伏,以及连音线的运用,以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欣赏图片,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教师展示秋天图片)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秋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进音乐《西风的话》(书写板书《西风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音乐,感受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通过聆听,我们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西风的话》是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的作品。歌曲借“西风”之口,用寥寥数语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富有情趣。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作曲家:黄自(1904~1938),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题材丰富、体裁广泛、风格典雅、旋律流畅、结构严谨,是我国最早谱写抗日歌曲的作曲家之一,代表作有清唱剧《长恨歌》,抗战歌曲《旗正飘飘》《抗敌歌》等。歌曲是几几拍的节奏?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采用大调式,四四拍,一段体结构,由四个规整的乐句组成,共八乐句。歌曲节奏平稳、对称,结构自由。旋律流畅,跌宕起伏,变化有致,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下面带着节奏朗诵歌词 预设:朗诵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