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料学八年级下册 第2节 氧化与燃烧 思雏点击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1)分析对比实验设计 木条 破电格 小木条 小煤央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1:探究可燃物才能燃烧。 实验2:探究可燃物接触氧气才能燃烧。 实验3:探究达到着火点可燃物才能燃烧。 (2)综合控制变量 利州 80 热文 ①把白磷和红磷都露置在空气中(对比),用80℃的热水控制温度(这个温度高于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 磷的着火点),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证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可燃物还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②烧杯底部放一块白磷,用水控制不让白磷与空气接触,温度仍然是80℃,与铜片上的白磷对比,证明 可燃物即使温度达到着火点,如果不与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 3.实验结论: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①可燃物,②氧气(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 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一种性质,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 例1某同学打算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 ● 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一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 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他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请回答问题: 气 白磷级 酵 1了 一涉洞片 0t: 80:熟水 H裤 冰 9二二 A B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 ,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 的白磷 。 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 ;通氧气时,热 水中的白磷 。1 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2)图A与图B实验相比,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3)若炒菜时油锅内的油着火了,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将燃着的蜡烛吹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99 拓展与培优 【分析】(1)由提示信息可知,图A中铜片上的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又达到它的着火点,因此铜片 上的白磷燃烧并产生白烟;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了它的着火点,但与氧气隔绝,故水中的白磷无法燃 烧:铜片上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故不能燃烧。图B中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 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碎燃烧。(2)图A中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 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污染空气:而图B中的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不会逸散到空气中,故 符合环保要求的是图B。(3)炒莱时油锅内的油着火了,可采用盖上锅盖隔绝空气(或氧气)的方法灭火或采 用倒入菜翻炒以将温度降到油的着火点以下的方法灭火;将燃着的蜡烛吹灭,采用的是将温度降到蜡烛着 火点以下的方法。 【拓展】了解物质的着火点: (1)物质燃烧所需达到的最低温度叫做物质的着火点。 (2)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3)不同的物质,着火点各不相同。 (4)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燃烧 例2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图a 图b 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图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分析】A.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 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B.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和 受到热气流带来新鲜空气的助燃:C.蜡烛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熄灭的原因是: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把 产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