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屈原(节选) 同步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屈原是楚国的爱国人士,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重用。 ②端午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我们应该知道它的由来。 ③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因祖国的灭亡伤痛不已,最终自投汨罗江而死。 ④普遍的说法是由战国时期的屈原而来。 ⑤但因为自身刚正,受到小人的妒忌。 ⑥之后他被小人陷害,从而被流放。 ⑦除此之外,端午节的由来还有有关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东汉时期的孝女曹娥的说法。 A.②④①⑤⑥③⑦ B.①⑥②④③⑦⑤ C.④①⑥②⑦③⑤ D.②④①⑥③⑤⑦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脚镣(liào) 眩光(xuàn) 木梗(gěng) 徘徊(huái) B.睥睨(pì) 伫立(chù) 波澜(lán) 污秽(huì) C.虐待(nüè) 玄衣(xuán) 稽首(jī) 瘦削(xuē) D.雷霆(tíng) 迸射(bìng) 犀利(xī) 驰骋(chěng)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剧本的主体一般是台词,也就是戏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它是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B.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茶馆》等。 C.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也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种文体。 D.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它是剧本的附件,但又是必不可少的。 4.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屈原以他的人格魅力和对国家、人民的赤诚之心赢得了人们的无限景仰。 B.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三年利刃出鞘,雷霆万钧,不获全胜,誓不收兵。 C.他是个性格果断之人,做任何事都不会犹豫不决、拖泥带水。 D.辩论赛上,正方代表才思敏捷,他那精彩的发言哗众取宠,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稽首”是古时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 B.本文节选自历史剧《屈原》,作者郭沫若,他的代表作还有历史剧《女神》《星空》等。 C.“长跪”是指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跪时腰部挺直,表示敬意。 D.屈原是我国的浪漫主义诗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6.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海燕》这首散文诗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描写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高傲飞翔、勇敢搏击,刻画了海燕勇猛坚强、乐观自信、敢于搏击风浪的战士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无产阶级革命浪潮早日到来的强烈愿望。 B.《孔乙己》这篇小说通过讲述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塑造了孔乙己这一“苦人”形象,走达了作者“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的复杂感情,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深刻地批判了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以及病态的社会。 C.《不求甚解》全面阐述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反驳,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 D.《屈原》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屈原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深沉、凝练。“风!你咆哮吧!咆哮吧!”运用排比和呼告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句势、抒发了屈原对风的呼唤与渴盼。 二、填空题 7.浏览三篇课文,补全下面的剧本提纲,了解剧本的主要内容。 表5-3剧本提纲 《屈原(节选)》 《天下第一楼(节选)》 《枣儿》 人物 ① 卢孟实(福聚德掌柜)、唐茂昌(老东家唐德源的大儿子)、唐茂盛(唐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