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 曹刿论战 同步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刿请见(guì) 又何间焉(jiān) 小惠未遍(biàn) B.小信未孚(fú) 牺牲玉帛(bó) 遂逐齐师(suí) C.肉食者鄙(bǐ) 登轼而望之(shì) 望其旗靡(mí) D.夫战,勇气也(fú) 下视其辙(zhé) 弗敢专也(fú) 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句子在语序上与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D.微斯人,吾谁与归?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 其间千二百里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5.下列句式与“战于长勺”相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可以一战 C.何以战 D.乃入见 6.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齐师伐我 B.神弗福也 C.下视其辙 D.公将鼓之 二、填空题 7.本文通过曹刿对 的论述以及 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 ,说明了只有 和 ,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三、语言表达 导学四课文的篇幅不长,所展现的人物个性却十分鲜明。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任务。 8. 摘抄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仿照示例,展开想象,设计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填在对应的横线上,并与同桌分角色朗读。 【示例】 曹 刿 (叩首行礼,镇定自若,开门见山)何以战? 鲁庄公 (大手一挥,自信满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 刿(① )② 鲁庄公 (③ )④ 9. 诸葛亮曾说:“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曹刿在长勺之战中所发挥的作用即可为证。细读课文,分析曹刿的作用,填写在图中空白处。 10.导学三战争既是军事较量,也是政治斗争。长勺之战以“齐师败绩”告终,结合课文内容和“助读材料”,先从多个角度探究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原因,再和同组同学交流。 助读材料 鲁庄公九年(前685),暗杀齐襄公的公孙无知被国人所杀,公子纠、公子小白各自从鲁国、莒国返国,争夺王位。 小白先至即位,是为齐桓公。 鲁庄公护送公子纠回国,与齐军战于乾时,大败。 对于鲁国曾公开支持公子纠的行为,齐桓公一直心存芥蒂,想要借机施以惩戒。 《公羊传》有云:“粗者曰侵,精者曰伐。”有注云:“将兵至竟,以过侵责之,服则引兵而去,用意尚粗。精,犹精密也。侵责之,不服,推兵入竟,伐击之益深,用意稍精密。”意思是派遣军队越境进攻,如果敌方服罪就班师回国,这种用意粗浅的军事行动就叫作“侵”。如果对方不服罪,就派遣军队越界进攻,一直深入敌境,这种用意精密的军事行动就叫作“伐”。 四、综合性学习 《曹刿论战》中曹刿对战争的论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让同学们想到了“智”字。在我国,“智”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班级开展的“智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 [源流追踪] 11.“智”甲骨文,左边即“木制武器”,右边即“矢,弓箭”,中间即“口,谈论”。“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的“智”意为: 。“大勇若怯,大智如愚”的“智”意为: 。 12.儒家把“智”与“仁”“义”“礼”“信”合在一起,称为“五常”。班级举办“‘智’达天下”文化传承活动,请你写出一个活动形式,并简单说说活动内容。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