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宋元时期经济的繁荣 教学 目标 1.通过填写表格,能够用文字表述出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表现,进而了解三方面互为基础,相互促进,在经济中实为一体。(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通过图片和文字史料,概括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通过阅读史料,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原因。(史料实证) 3.运用相关材料分析宋代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重点 难点 重点: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表现;经济重心南移。 难点:宋元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历史影响。 教法 学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材料分析法。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观看《清明上河图》动态版(见课件)。教师:《清明上河图》这幅长卷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东京的街市繁荣景象。画卷从东水门外虹桥以东的田园开始,向西是汴河上的市桥及周围的街市、城门口的街市、十字街头的街市。同学们,你们是否好奇军事上孱弱的宋朝为何经济如此发达呢 我们今天来学习第12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感受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师随笔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 农业的发展 1.识读图表(见课件),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宋元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答案:(1)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2)经济因素: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中原的生产技术。 (3)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更适合农作物生长。 (4)政策倾向:宋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推广农业技术。 2.根据宋代《耕获图》(见课件)和相关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探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和成果。 答案:(1)粮食作物:①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②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2)成果:①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②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③辽夏金的统治者对农业也相当重视,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农业开发,效果显著。 导 与 学 过 程 3.观察宋代茶树和棉花的种植示意图(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宋元时期经济作物在南方发展的情况。 答案:(1)宋元时期,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2)①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福建和海南。②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③元朝时期,南方植棉逐渐普遍。 4.观察《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图》(见课件),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概述元朝粮食运输在河运和海运方面的成就。 答案:(1)河运:元朝建立初期,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忽必烈令人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2)海运:元朝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粮食运输一度以海运为主。 过渡语:宋代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 板块二 手工业的兴盛 1.识读图片(见课件),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纺织业发展的情况。 答案:(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主要分布在四川、江浙地区。 (2)棉纺织:①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黄道婆推广海南黎族地区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到松江。②元朝时,江南棉纺织业发达,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人们主要的衣被原料。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毛织业是西夏手工业的重要部门。毡毯、毡靴、毡帽等成为党项人的生活必需品。 2.识读图片(见课件),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宋元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