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52602

专题五 实验探究题(一)(有答案)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专题复习考点突破(人教版)

日期:2025-02-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19388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题,中考,人教,突破,考点,复习
    专题二 实验探究题(一) 实验1 测量物质的密度 1.(2024·辽宁)某同学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测量牛奶的密度 (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偏右,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将装有适量牛奶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a)所示,则烧杯和牛奶的质量ma130.6g。     (3)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液面的位置如图(b)所示。 (4)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mb=88.6 g。 (5)设计的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下,表格中▲处应补充的内容是 。 烧杯和牛奶的质量ma/g 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mb/g ▲mc/g 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cm3 牛奶的密度ρ/(g·cm-3) (6)根据测量数据求得牛奶的密度ρ= g/cm3。 (二)测量瓷勺的密度:该同学清洗餐具时,发现瓷勺沉到水底,于是想测量瓷勺的密度。该同学用厨房电子秤、透明塑料杯、细线、厨具支架和水(密度为ρ水),进行如下操作: a.用电子秤测量瓷勺的质量m1; b.将适量的水装入塑料杯并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m2; c.按照图(c)所示的方式组装,读出电子秤的示数m3。 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m1、m2、m3、ρ水和g中的字母表示图(c)中瓷勺所受的拉力F=(m1+m2-m3)g,瓷勺的密度ρ=。 (2)若图(c)中瓷勺接触杯底并对杯底有压力,会使测得的密度偏小。 2.(2024·烟台)橡皮泥可以被捏成各种形状,深受同学们喜欢。学习了力学知识后,小红利用家中的量杯、茶壶和垫块,测出了橡皮泥的密度。已知橡皮泥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橡皮泥的吸水忽略不计),操作过程如下: ①如图,把茶壶的一侧垫起并装满水,将橡皮泥轻轻放入茶壶中,用量杯接住溢出的水; ②倒掉量杯中的水,从茶壶中取出橡皮泥,将量杯和橡皮泥擦干; ③把茶壶重新加满水,将橡皮泥捏成空心碗放入壶中,让其浮在水面上,用量杯接住溢出的水。 (1)操作①是为了获得橡皮泥的 ,操作③是为了获得橡皮泥的 。 (2)假设操作①量杯中水的体积为V1,操作③量杯中水的体积为V2,水的密度为ρ0,请写出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ρ=ρ0。 (3)如果操作③中茶壶里的水有少量进入橡皮泥捏成的空心碗中,则橡皮泥密度的测量结果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实验2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3.(2024·江西)以下是某同学“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的实验报告,请你将报告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 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 实验原理 v= 实验器材 小球、水平桌面、刻度尺、频闪照相机 实验步骤 (1)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线运动,下图是根据频闪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记录的小球运动轨迹,频闪照相机每两次闪光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 (2)分别测出小球通过的路程:sAB=42.40cm,sBC=31.10 cm,sCD=19.70 cm;记录这三段路程所对应的时间:tAB=1.0 s,tBC=1.0 s,tCD=1.0 s。 (3)分别计算小球通过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实验结论 (1)小球在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AB=42.40cm/s,vBC=31.10 cm/s,vCD=19.70cm/s。 (2)vAB>vCD(选填“>”“<”或“=”),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变速(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安全提示 小球运动时的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小球动能过大,从桌面掉落时伤人。 实验3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2023·湘潭)用下图所示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cm 拉力F/N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1 2.0 5 1.0 15 66.7% 2 4.0 5 1.8 15 74.1% 3 4.0 10 1.8 30 74.1% 4 6.0 5 2.5 15 (1)实验过程中,缓慢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向上做 运动。第1次实验时,钩码上升的时间为3 s,此过程中,绳子自由端上升的速度为 m/s。 (2)第4次实验时所做的有用功为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