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2 虽有嘉肴 《礼记》二则 导入 情境导入 导入 导入 (教) (学) “教学相长”中的“教”与“学”指的是学生学习的两种路径和方式。都是为了提高自己,促进自己。 1.识记作者及《礼记》相关文学常识,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能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论述观点。 3.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并联系实际,能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目标 《礼记》又称《小戴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它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文章和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等各方面的内容。它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礼记》全书气势磅礴、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意味隽永,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作品简介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乃至师生关系、老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节选这一部分提出的“教学相长”,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来看仍值得重视。 壹 读好停顿 重难点讲解 识读课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句式特点:多用对偶句式,句式整齐,节奏分明,朗朗上口 句末五个“也”字,舒缓语气,读起来有谆谆教诲的感觉 贰 疏通文意 重难点讲解 1、自主译读 借助文下注解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2、点拨疑难 提出自主译读遇到的难词难句。 虽有佳肴 虽有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虽然。 指美味的菜。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因此;所以 困惑。 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强,勉励。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表示推测,大概、或许。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更加努力地学习);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叁 层次梳理 重难点讲解 通过析读来辨别这篇课文的行文脉络。同学们一边默读一边思考问题:课文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能否抓住文中一些关键词语来梳理? 肆 赏语言之妙 重难点讲解 本文的句式特点是什么?试举例加以分析。 本文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选自《孟子》) 这里所说的对偶句式,不同于骈体文和律诗中的严格意义上的对偶;只要上下句涉及的内容相对,句式基本一致,皆属此类。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