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59190

5《七律·长征》课件(共39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603098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七律·长征,课件,3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学习活动一】 课前趣味题 1.下列诗歌中,字数最多的是_____.(不含诗题) ①五言绝句 ②七言绝句 ③五言律诗 ④七言律诗 课前趣味题 1.下列诗歌中,字数最多的是__④__.(不含诗题) ①五言绝句 ②七言绝句 ③五言律诗 ④七言律诗 课前趣味题 2.按顺序排列下列词语: ①颔 ②尾③首 ④颈 课前趣味题 2.按顺序排列下列词语: ①颔 ②尾 ③首 ④颈 ③①②④ 5 七律·长征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学习活动二】: 检查预习情况,借助拼音,朗读《七律·长征》,力求做到读准、读通。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自主朗读 wēi yí páng bó wán mín 学习活动二: 自主朗读,要注意体现韵律和节奏。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老师范读 wēi yí páng bó wán mín 读好停顿, 读出节奏。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xián)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wán)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há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yán) 了解诗歌韵脚 wēi yí páng bó wán mín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颔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颈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尾联) 男女同学合作读 整体感知诗歌情感基调 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诗中出现了哪些地方?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历经约13个月 途径14个省 翻越18座大山 跨越24条大河 进行了600多场战斗 全程约二万五千里 自己读,思考长征长在哪里? 面对长征路上的重重困难,红军有没有被吓倒?画出相关词语。 互动课堂 【学习活动三 】走进诗歌,读出磅礴之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乐观、无所畏惧 首联 不怕———可以换成什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感受到红军战士乐观的革命精神的精神。 不怕 只等闲 再读后面诗句,说说诗中提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深入研读,体会“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气势盛大。 颔联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四岭、大庾岭 1、全长1600多公里 2、山高林密 3、敌军居险布防 乌蒙山,峰高谷深,如刀切斧削,最高峰4000多米。1936年2月27日,天寒地冻,红二、红六军团西进乌蒙山区。红军一万多人在一座座大山中转来转去,弹尽粮绝。这时,国民党军派出10个师又1个旅,一面尾随,一面从南面侧击,妄图将红军困死乌蒙山内。 岷山全长约500公里,有“千里岷山”之称,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由于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战士们胸口像堵着团团棉絮,呼吸非常困难。战士们衣衫单薄,靠姜汤、辣椒刺激起来的热量,难以抵挡行军的疲惫,倘若脚一软倒在雪山上,从此再也起不来了!部队在雪山地区减员2000多人。 材料二 材料一 材料三 读材料,思考:你发现翻越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和千里雪的岷山有哪些困难? 山高林密、天寒地冻、腹背受敌…… “千山”之难 五 岭 岷 山 乌 蒙 山 自由朗读诗句,画出让自己感觉到“只等闲”的词语。 细浪 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表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乐观的英雄气概。 五岭逶迤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