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运用比较阅读,借助传说故事,借助资料,拓展诗句等多种方法体会诗人情感。 3.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风俗,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这三首诗大致讲了什么内容?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这三首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者看看注释。 (学生自由朗读) 1.生字词教学 韩翃 散入五侯家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脉脉不得语 预设:读准易错字 2.感知内容 谁来说说,这三首诗大致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生概括诗的大意,师相机引导 它们啊,都藏着秘密呢!谁发现了? 预设:都和节日有关 再看,他们分别写了节日的什么事情? 寒食———风俗;迢迢牵牛星———银河相望;十五夜望月———望月 师小结:你们看,我们的诗人创作时也选择了“典型事件”来写,比如寒食节的禁烟火、牛郎织女的相隔银河、中秋节的望月思乡,这些耳熟能详的事情,很容易引起共鸣,也更容易传播。你们还知道哪些节日和习俗呢? 预设:清明节———扫墓;重阳节———登高 三、精读课文 让我们一起走进韩翃笔下的长安,看看那里别致的景象。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这首诗就像精美的画卷,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又一幅画面。说说你都看见了哪些画面? 预设一: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寒食节到了,京城长安到处都飞舞着美丽的花瓣,青青的柳枝也在轻轻地随风摆动。 (2)这联诗句中,有两个字用得特别好,你觉得是哪两个字呢?圈一圈,并想一想好在哪里。 交流反馈:一个“飞”,一个“斜”。这两个字,写出了风一吹,花瓣纷纷飘落,柳枝随风飘动的动态美。 (3)“春城无处不飞花”,通过双重否定,更加强调了春天的长安城,到处鲜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4)朗读诗句,读出画面感。 预设二: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这联诗句你又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傍晚时分,皇宫里正忙着传递蜡烛,轻轻的烟雾飘散在那些王侯们的家里。(2)寒食节是禁火的,不能生火做饭,也不能点灯。那么,皇宫里为什么还在传蜡烛呢? 出示资料:寒食节不能点火,寒食节结束时,皇帝以烛点燃榆柳之火赏赐大臣,以示特别的恩宠。这首《寒食》,也被认为是一首讽刺诗。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流露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宦官得宠专权进行了含蓄而深刻的讽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学习《迢迢牵牛星》 这首诗所写的,其实就是织女对牛郎的思念。然而全诗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念”字。那么,这样的思念,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呢?学生自主品读,圈画关键词句,写写批注。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预设:迢迢———形容相距遥远,因为相距遥远,暗含思念之情。 师相机指导:皎皎———形容明亮动人,也暗含思念之情。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预设:“弄”字,十分生动地写出了织女因为思念牛郎而心不在焉、无心织布的样子。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不成章:织女是心灵手巧的织锦巧手,为什么一整天都织不成一匹锦缎呢?零如雨:眼泪就像那零落的雨,织女对牛郎的思念有多深啊!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银河的水是那样清浅!彼此的距离又有多远呢!可是有情人却不能相见,怎么不叫人思念呢?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虽然只隔着一条银河,却不能相见。织女只能含情脉脉地看着那条银河,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