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类型:A 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试卷(2025.2〉 语 文 术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 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日选项的答策信息,点涂黑,如 需改动,用橛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宇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日指定区域内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策,然后再写上渐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 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口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受到生物、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 用和影响。生物因素包括基因、道传、年龄、性别等内在国素。发展心理学家利恩·伯奇指 出,人的口味部分由基因决定,随着人类早期味觉和嗅觉系菜统的发有,我们在子宫内已经具 备了感知口赊的能力。羊水和母乳中含有母亲食物的分子,这为婴儿早期口味的形成提供了 基础。环境因素指影响口味形成的一系列外在因素,如家庭、伙伴、饮食经验等。尽管口味 存在遗传决定的个体差异,但童年时期的饮食经验也能改变先天的口味偏好。父母为儿童早 期的饮食体验创造环境,并通过自己的食物选择和喜好进一步影响孩子口味的形成及固化。 随着儿童的成长和独立,家庭对其口味的影响逐渐减弱,而伙伴和同龄人的影响等外在因素 的作用则逐渐增强。社会因素指的主要是社会文化和地理因素。一方水土茶一方人,不同地 域的群体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口味。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中国逐渐形成音、川、粤、苏、国、 浙、湘、徽八大莱系。各地的气候差异也造成不同的饮食口味,如北方案冷,莱肴以浓厚为 主:西南地区阴冷潮湿,人们喜食麻辣;江浙一带气候温和,人们则偏爱甜食。人们的饮食 口味也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密切相关,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如西北多烹食牛羊,沿海 地区的人则爱吃海鲜。此外,生活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群,其口味也会受到特定文化 影响而有所差异。 口味的形成同祥存在关艘期效应。大部分伴随我们一生的口味,在童年的早期阶段已初 步形成。研究表明,儿童的口味与青春期及成年后的口味存在紧密关联,这进一步证明童年 时的饮食经验是终身口味的重要基础,童年是口味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内,人们的 口味经历了初步形成、不断发展并逐步固化的过程。儿章的口味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使他 们能够接受并喜爱特定饮食环境下的食物。虽然,人在青春期和成年后的口味也可能受环境 和社会因萧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总的来说,成年人的口味更趋于稳定,不易被改变。 (摘编自唐仪、徐杰《口音、口味和身份认同及其内在联系》) 高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8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