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6005

九下课外古诗词诵读·后四首知识清单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6次 大小:168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九下,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知识
  • cover
九下课外古诗词诵读·后四首知识清单 南安军(宋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 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作者简介】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主旨】 这首诗写诗人被元军押解,路过南安军,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志。 【赏析】 首联点明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说到梅花,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颔联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个“出”字和两个“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颈联对仗工整,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感情和自信心。 尾联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 别云间(明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 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 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作者简介】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 【主旨】 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了词人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赏析】 “羁旅”一词将词人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 颔联抒写词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颈联表达了词人内心自然涌起的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 尾联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词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译文】 站在骊山上环望四周,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呈现在眼前的只有稀疏寥落的草木,回旋迂曲的水流。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想想周、齐、秦、汉、楚等国多少帝王为了天下,征战杀伐,赢的如何?输的如何?不都变做了土! 【作者简介】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主旨】 这首散曲通过对骊山和阿房宫遗址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更迭的深刻反思和对权力斗争的沉痛批判。 【赏析】 作者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草的萧疏,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楚汉”运用讽刺的手法,说明了作者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 “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做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规律性的概括。 朝天子·咏喇叭 明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译文】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