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核心素养 1.时空观念: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了解北宋结束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的史实。 2.史料实证: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了解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3.家国情怀:认识到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4.唯物史观: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的学习,培养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5.历史解释:知道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 课前预习 一、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1.陈桥兵变:赵匡胤是_____禁军的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60年,朝廷派他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东北的_____时,谋士和诸将拿出准备好的_____披到赵匡胤身上,拥护他当上皇帝。 2.北宋建立:960年,_____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_____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_____。 3.局部统一: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依照_____的战略方针,陆续消灭_____等割据政权。979年,_____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_____的分裂局面。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1.治国方针:宋初统治者针对唐末以来_____、政权动荡的历史积弊,实行_____的方针。 2.目的:强化_____、维护政权稳定 3.具体措施: (1)军事上:宋太祖采取_____的方法,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他任用_____管理军务,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_____。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_____,切断将领与士兵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_____。 (2)政治上:①中央:宋太祖加强君权,削弱_____,采取_____事权的办法,分割宰相的权力。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_____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②地方:派_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实施_____任期制。为防止_____权力过大,设置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加强对地方_____的控制,取消_____收税的权力,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3)文化上:宋朝统治者注重发展_____事业,改革和发展_____。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_____成为定制;宋初大幅度_____科举取士名额。 3.宋朝科举制度发展带来的影响:为_____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_____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同时,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_____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_____的提高,造就了宋朝_____、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4.评价崇文抑武方针: 积极性:使_____得到重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_____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_____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局限性:_____掌兵,大多不熟悉军务,导致军队_____减弱;政府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_____,人浮于事,官员互相推卸责任,办事效率低下,同时也增加了朝廷的_____。这些导致北宋统治出现危机。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中期,在_____战事中,北宋屡次战败,政府官俸和_____开支不断膨胀,财政入不敷出。与此同时,土地高度_____,赋役不均,弊端丛生,改革呼声日益高涨。_____、王安石等相继进行改革变法,以挽救社会_____。 2.概况:1069年,_____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希望摆脱_____,实现_____的目的。 3.措施:王安石变法涉及_____、军事和教育等领域。经济上实行募役法、_____、农田水利法等,军事上实行_____等。 4.结果: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_____大幅度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_____。 5.失败原因: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_____的负担,损害了_____、权贵的利益,也引起激烈争议,_____内部分裂日益严重。 课后习题 1.历史典故往往来源于真实的历史故事,并可作为研究历史的依据。下列历史典故与赵匡胤有关的是( ) A.投笔从戎 B.破金沉舟 C.三顾茅庐 D.黄袍加身 2.北宋时,中央派文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