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7043

1.3《庖丁解牛》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14444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庖丁解牛,课件,2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庖: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出自:《庄子 · 养生主》 (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 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庄子》及核心思想。 ·2.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句式、成语的意思,理解文段的基本含义。 ·3.梳理“解牛”的三重境界 ,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⑩4.挖掘“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道”的关联。理解“庄子之道”的内 涵 ,从中领悟为人处事、学习生活的道理。 学习任务一:知人论世 庄子,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 战国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 庄”。他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隐 归 ,一生过 着穷困的生活。 政治上,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做法深恶痛 绝,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主张无 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主 张“出世”。 生活上,他的态度是:顺应自然, “安时而处 顺” ,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艺术特色———浪漫主义 一 、大量使用寓言和比喻。庄子及其后学通过虚构的 人物和故事讲自己的哲学观点。 二、庄子寓言想象丰富,有惊人的夸张和奇妙的构思。 三、文笔汪洋恣肆,词汇丰富,语言自然流畅。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 先也。” ———鲁迅 外篇(15) 杂篇(11) 内篇(7)为庄周所作。 《 庄 子 》 共33篇 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简介 道家的回应: 道家所关心的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何 立身处世而自保。既然万事万物皆摆脱不 了自然规律而变化,所以人也必须遵照自 然规律而生活。 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人 的自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强烈 的个人主义色彩。 · 儒家的回应: 儒家热衷于重建社会秩序,希望以 道德礼制重整人心,克制当时人们泛滥 的私欲。所以孔子不断教人去追求仁义 成为君子。 目的是重现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 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 道家所关怀的是个 人。 春秋战国--纷乱的时代 庖丁 páo 膝之所踏 yǐ 春然 xū 糖然 huō 盖至 此 hé 批大卻 xì 导 大窥kuǎn 技经肯繁qìng 大辄 gū 发 于硎 xíng 有间 jiàn 誅然 huò 学习任务二:读文正音 学习任务三:理解文本 ·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膝之所跨,砉然向然,奏刀磊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 之 舞 ,乃中《经首》之会。 · 文惠君曰: “善哉!技盖至此乎 为:替、给 所触、所倚、所履、所跨: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 所接触的地方…… 向:同“响” 牵:苔乎 乃:又 会 : 节 奏 盖 : 同 “ 盍 ” , 何 , 怎 么 ·①生动描绘出庖丁解牛动作的节奏感,强调说明了庖丁技艺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②为下文文惠君的赞叹、质疑和庖丁畅谈解牛之道做铺垫。 (2)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 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 奏刀发出的声 音“中《经首》之会” 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学习任务四:文本分析 · (1)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跨 ·声音:砉、 ; 莫 不 中 音 (舞蹈化) (音乐化) · 庖 丁 释 刀 对 曰 : “ 臣 之 所 好 者 道 也 , 进 乎 技 矣 。 始 臣 之 解 牛 之 时 , 所 见 无 非 全 牛 者 。 三 年 之 后 , 未 尝 见 全 牛 也 。 方 今 之 时 , 臣 以 神 遇 而 不 以 目 视 , 官 知 止 而 神 欲 行 。 依 乎 天 理 , 批 大 卻 , 导 大 额 , 因 其 固 然 , 技 经 肯 繁 之 未 尝 , 而 况 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