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导入新课 同学们,美食能给味蕾带来享受,那你们有没有想过, 精神食粮同样能滋养心灵。今天咱们一起走进《虽有嘉 肴》。想象一下,一盘诱人的嘉肴摆在面前,不吃就不知 其美味。同样,不深入学习,又怎能知晓其中的妙处 让 我们开启这段求知之旅。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创作背景 《虽有嘉肴》出自《礼记 · 学记》。《礼记》是战 国至秦汉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当时礼崩乐坏,儒家为重建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著书 立说,《学记》便系统阐述教育教学相关理论,《虽有 嘉肴》借此强调教与学相互促进的关系。 作品简介 《虽有嘉肴》是《礼记 ·学记》中的一则短文。 以"嘉肴""至道”作类比,引出"教学相长"的 观点,即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它语言简洁,逻辑 严密,通过生动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育教 学过程中的重要道理,对后世教育理论有深远影响。 自强( qiǎng ) 旨 ( zhǐ ) 谓乎( wèi ) 嘉肴( yáo ) 兑命( yuè ) 弗食( fú ) 字词读音 词语解释 嘉 肴: 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 :味美。 至 道 :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善 :好处,益处。 是 故 :所以 自 强 :自我勉励。强,勉励。 有节奏朗读课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 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 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 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 进的。《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 困 惑 。 自我反思。 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 反 所以。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 最好的道理。 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 自 我 勉 励 强 , 勉 励 。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指美味 即 使 。 的 菜 。 虽有嘉肴 教与学互相推动,互相 促 进 。 味 美 ,弗食,不知其旨 文章品析 字词积累 古今异义 1、虽 有 嘉 肴 。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表转折。 2、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意义、目的。 字词积累 通假字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学"同“教”,教导。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 (宾语前置,应为:“其谓之此乎。) 2.判断句 弗食,不知其旨也。 (“ . . . . . . , . . . … 也“表判断。) 一词多义 其 : 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 不知其旨也:它的。 学 : 学学半:通假字,同“教”,教导。 学学半:动词,向别人学习。 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教学相长也。即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整体感知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虽有嘉肴”写起 从“虽有嘉肴”写起,运用类比的手法, 以"嘉肴”类比“至道”,以"弗食,不知其 旨”类比“弗学,不知其善”,生动形象地引 出"学"和“教”的话题,引发读者思考,使 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 整体感知 3、文中“教学相长”的观点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在学习中,不能只单方面学习知识,还应 积极与他人交流探讨,尝试把自己所学教给别 人。在教的过程中,能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 从而促使自己不断提升,实现学习和自我成长 的相互促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