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文明学生,创文明校园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背景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营造文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然而,受教学条件限制,无法借助多媒体展示丰富资料。本次班会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文明内涵,培养文明习惯,共同创建文明校园。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 学生能清晰阐述文明的概念,涵盖言行、礼仪、道德等方面。 2. 准确识别校园内文明与不文明行为,理解其对个人和校园氛围的影响。 (二)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文明行为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对不文明行为产生羞耻感。 2.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创建文明校园的热情,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行为目标 1. 引导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自觉践行文明行为,如礼貌待人、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等。 2. 鼓励学生勇于制止不文明行为,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同学共同营造文明校园。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全面讲解文明在校园生活各方面的具体表现与要求,让学生明确行为准则。 2. 通过多样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强化文明意识,掌握践行文明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1. 在缺乏多媒体辅助下,生动形象地呈现文明相关内容,使抽象文明概念易于学生理解。 2. 引导学生将文明认知转化为持久的实际行动,克服小学生行为易反复的特点,养成长期稳定的文明习惯。 四、教学方法 (一)故事导入法 讲述文明或不文明行为带来不同结果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自然导入主题。 (二)讨论交流法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校园文明话题,如文明行为的益处、不文明行为的改进等,促进思想交流。 (三)角色扮演法 创设校园常见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文明与不文明行为的差异,增强情感共鸣。 (四)榜样示范法 邀请校内文明学生分享经验,树立身边榜样,激励其他学生学习。 (五)奖励激励法 准备小奖品,奖励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色的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准备 1. 收集文明主题故事、案例,涵盖校园内外,精心整理备用。 2. 制作便签纸、卡片,用于记录想法、撰写发言要点及设计讨论、角色扮演题目。 3. 联系校内文明学生,邀请其参与班会分享经历。 4. 准备小奖品,如文明主题书签、徽章、笔记本等。 5. 设计“文明行为记录卡”和“文明校园手抄报”模板,用于教学延伸活动。 六、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活动:同学们好!在开始今天的班会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小朋友,一个叫明明,一个叫亮亮,他们一起去参加一个重要活动。明明一路上都很有礼貌,见到人主动问好,排队时也安安静静,不插队。而亮亮呢,不仅说话大声,还在排队时推挤别人。到了活动现场,明明因为礼貌文明的举止,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夸赞,还交到了新朋友。亮亮却因为不文明行为,遭到了大家的批评,心里很不好受。大家说,为什么明明会受到欢迎,而亮亮却被批评呢?(生动讲述故事,配合表情动作吸引学生) 2.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回应:“因为明明文明,亮亮不文明。” 3.教师引导:对啦,文明能让我们更受欢迎,给人留下好印象。在我们的校园里,文明也同样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做文明学生,创文明校园”这个话题。 (二)文明是什么 1.教师讲解:同学们,文明包含很多方面。在言行上,文明是使用礼貌用语,比如“请”“谢谢”“对不起”,不说脏话。在礼仪方面,见到老师、同学主动打招呼,遵守课堂、集会等场合的秩序。道德上,要爱护公物,乐于助人。比如,在图书馆安静看书,不打扰他人,这就是文明的表现。大家能说说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文明行为吗?(结合校园生活举例,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发言:学生思考后发言,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帮助同学解决学习问题”。 3.教师总结:大家说得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