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9527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其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件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23137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 cover
(课件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常被称为“老杜”,又与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 后世尊称他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 ,其传世作品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创作背景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蓟北 jì 涕泪 tì 巫峡 wū 襄阳 xiānɡ 妻子 qī zǐ 衣裳 yī cháng 我会读 朗读古诗,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尝试理解前四句诗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代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指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安史叛军的老巢 【诗意】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眼泪沾满了衣裳。 眼泪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诗人“涕泪满衣裳”是因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内心激动不已。这种泪水是喜悦的泪水,是多年漂泊在外、目睹战乱之苦后,对国家统一和人民安居乐业的期盼终于实现的释放。 诗人“涕泪满衣裳”的原因是什么?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回头看 妻子和孩子 【诗意】再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随手卷起。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是回头看的意思。诗人听到好消息后,回头看看妻子和孩子,发现他们脸上的愁容已经一扫而空。这一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惊喜和对家人情绪变化的敏锐捕捉。 “却看”一词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漫卷诗书”是诗人因喜悦而随意卷起诗书的动作。这一动作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狂喜和激动,多年的漂泊和忧虑在这一刻瞬间消散,诗人急切地想要表达内心的喜悦,甚至无暇顾及诗书。 “漫卷诗书”这一动作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课后第一题】再读诗的前四句,读出诗人初闻喜讯的惊喜。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忽 喜 欲 狂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尝试理解后四句诗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应该 放声高歌 【诗意】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春天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白日放歌”和“纵酒”体现了诗人极度的喜悦和兴奋。诗人不仅要在白天放声歌唱,还要尽情饮酒,以表达内心的欢乐。这种欢乐是多年压抑后的释放,是对国家重归统一的庆祝。 “白日放歌”和“纵酒”分别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而得名。 【诗意】我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今属湖北 今属河南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人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张的手法,诗人描绘了一幅快速归乡的路线图,表现了内心的急切和喜悦。 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课后第一题】再读诗的后四句,读出诗人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须纵酒 便 好还乡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收复失地的极度喜悦和对归乡的急切渴望。诗人通过“涕泪满衣裳”“喜欲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