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9617

27.《一个粗瓷大碗》教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166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一个粗瓷大碗,教案
  • cover
一个粗瓷大碗 【教学目标】 1.会认“陈”“曼”等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还”。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架不住侦察”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说“粗瓷大碗”背后感人的故事,体会赵一曼体贴关心同志胜过爱自己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百读百思中体会赵一曼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一读知课题 1.同学们,在南京,有这样几条路:中山东路、中山南路、中山北路,这是因为孙中山先生长眠于中山陵。他发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为民主共和做出了杰出贡献。为了纪念他,人们以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南京的这几条道路。 在哈尔滨南岗区有一条“一曼街”,你知道这是为了纪念谁的吗? 这条大街就是为了纪念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而命名的。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关于赵一曼烈士的文章。谁来为我们介绍赵一曼烈士? 3.这个与赵一曼有关的故事,叫《一个粗瓷大碗》。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注意“粗”“瓷”这两个字是平舌音。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你来学,我来帮。 二、二读识字词 1.这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谁来读?指名读,适时正音。 2.读了这个自然段,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赵一曼用过的粗瓷大碗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赵一曼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治委员。 这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只用过一次…… 3.同学们真会读书。百读就要百思,百思就要百问。这个自然段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提问) 预设:这个粗瓷大碗是什么样的呢?背后有什么感人的故事呢? 4.百思百问,会问才更会学。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约90年前的故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5.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相机进行归类整理。 字词类:陈列 联络 搪瓷缸 橡子面 高粱 侦察 课文中还有些生词,谁来当小老师教教我们? (借助图片相机指导理解一些难懂的词语,如“搪瓷缸子”“橡子面”“高粱”。) 三、百读穷其奥 理解了这些词语,我们就更能读好课文了。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个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的时候。 1.任务驱动,默读课文。 (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默读,要求读的时候不出声、不指读。默读课文,思考:围绕粗瓷大碗写了几件事?(出示) 课文以 为线索,通过 、 、 这三件事情的描述,反映出赵一曼同志的崇高品质。 (师相机板书:送碗、用碗、丢碗) (2)现在请同学们化身为当时的那个通讯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3)出示学生所读段落,适度品读,提炼总结人物品质。 预设1:抗联部队连续几个月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赵一曼和“我们”一样,嘴边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真的是太饿了。所以,有了这个碗,“我”就给赵政委盛了满满一碗饭,想让她饱饱地吃上一顿。 追问:这碗饭,赵一曼吃了吗?没有,她关爱战友,把好的都留给伤病员吃。 (师小结、板书:关爱战友。) 预设2:赵一曼把吃饭用的搪瓷缸子送给一个新战士,“我”找到的这个碗,她只用了一天,就又“丢”了。原来,她把碗送给七班当菜盆了。赵一曼的心里时时刻刻想着战士们,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师小结、板书:同甘共苦。) 预设3:最让我感动的是“,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碗,送给赵一曼,结果她让我还回去。因为敌人都被消灭了,没地方还,这个碗才被留下来。 (师小结、板书:坚持原则。) 是啊,“我们”作为通讯员,心里一直想着让赵一曼有个碗,能吃饱饭。可是,赵一曼的心里同样也装着战士们,不给自己搞特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 2.进入情境,猜读课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