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70396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日期:2025-02-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753128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七年级,统编,学年,2024-2025,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北宋 西夏 辽 新课导入 同时存在,实力相当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 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三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以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刘宗绪教授《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历史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课标要求: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与教材,梳理辽、西夏崛起的基本史事及与北宋和战的史实。(历史解释) 2.通过史料分析,概括辽、西夏与北宋时期的时代特征,并分析议和的影响。(时空观念) 3.认识到少数民族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史料实证) 4.一分为二、全面地评价澶渊之盟,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 5.正确认识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有战有和,民族友好交融是我国发展的主流,树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一、辽与西夏的建立 1.辽的建立 (一)契丹族的崛起 ▲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契丹帐》 宋·苏颂 马牛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酪浆羶肉夸希品,貂锦羊裘擅物华。 种类益繁人自足,天数安逸在幽遐。 半农耕半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 一、辽与西夏的建立 (二)辽的建立 政权名称 民族 建国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 契丹族 10世纪初(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一、辽与西夏的建立 (三)治国措施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辽史·百官志》 ▲契丹文字 ▲契丹鸡冠壶 ▲契丹皮囊壶 ▲契丹货币 一、辽与西夏的建立 2.西夏的建立 (一)建立 政权名称 民族 建国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西夏 党项族 1038年 元昊 兴庆府 一、辽与西夏的建立 (二)治国措施 ▲西夏符牌 ▲西夏文字 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③文化上: ▲西夏货币 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创制西夏文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背景 【任务一】请观察地图,找出北宋与辽“地缘屏障”。 辽太宗时,契丹得到燕云十六州,实力大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2.概况 宋太祖晚期,北宋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向辽发动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 战 VS 和 宰相寇准 参知政事王钦若、陈尧叟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3.澶州之战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4.澶州之盟 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宋辽以白沟河为界,双方撤兵;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 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宋每年向辽提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任务二】签订澶州之盟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积极 消极 ①开启了辽宋之间长期和平的局面; ②促进了辽宋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 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北方的强敌,一时既无法驱除,而建都开封,尤使宋室处一极不利的形势下,藩篱尽撤,本根无庇。这一层,宋人未尝不知,然而客观的条件,使他们无法改计。大河北岸的敌骑,长驱南下,更没有天然的屏障,三四天即到黄河边上,而开封则是豁露在黄河南岸的一个平坦而低洼的所在。所以一到真宗时,边事偶一紧张,便发生根本动摇。幸而寇准主亲征,始得有澶渊之盟。然而到底是一个孤注一掷的险计。 ———钱穆《国史大纲》 澶渊之盟是辽与北宋在双方力量相对均衡的条件下互相妥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