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 12课 宋元时期经济的繁荣 ( 1 教学分析 )(二)讲授新课 1. 农业的发展 ( 一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 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 二 、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经济的繁荣,知识脉络十 分清晰,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宋元 经济在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方面发展的历史 。本课子 目 之间联系紧密,农业 、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贸易的 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 本课上承宋元,下启对 外交 流,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 三 、教学目标 1. 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 : 运用《耕获图》、秧马等史料,了解宋 代农业的发展,理解科学技术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2. 历史解释 : 通过阅读教材,概括宋代南方 农业发展的 原因;通过阅读史料,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 经济重 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原因 。 3. 家国情怀 : 阅读材料并结合本课所学内容,简述宋代 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感知经济重心 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 )(1)阅读教材内容,结合下面的材料,分析宋元时期农业 发展的原因 。 材料一 : 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导致大约 500万人 口 南迁 , 此次的迁徙规模是中国 历 史上空前的。“ 威胜 、 隆德 、汾 、晋 、泽 、绛民皆渡河南奔 , 州县皆空。” — 摘编 自《宋史 . 钦宗本纪》 材料二 :“ 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 , 高宗即位 , 命有 司招诱农民 , 归业者振贷之 , 镯欠租 , 免耕牛税。” — 摘编 自《宋史 . 食货志》 材料三 : 帝(宋真宗) 以 江 、淮 、两浙稍旱即水 田 不 登 , 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 , 分给三路为种… … 内 出种法 , 命转运使揭榜示民 … … ( 占城)稻比中国者 , 穗 长而无芒 , 粒差小 , 不择地而生。 — 摘编 自《宋史 . 食货志》 原因 : 唐朝安史之乱后,北人南迁,带去了中原的生产 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政局稳定,适宜生产;政府支 持和重视;生产技术革新和推广;南方人民辛勤劳作。 (2)阅读教材,结合下面的材料,指出农业发展的表现 。 材料一 : 北宋时由越南传入的外来水稻品种 , 成熟 早 , 抗旱能力强 , 一度推广到东 南地区。 ( 2 教学内 容及进程 )材料二 : 宋朝时 , 南方农民凭借智慧 , 依靠优越的 自 然环境 , 培育出 高产量的优良品种。 材料三 : 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人对宋朝的评价, 设问:下面的语录是中外学者对宋朝历史地位的高度评 价,从经济社会发展层面看,宋朝是怎样一个王朝 (设 计意图:拓展学生品读范围 , 扩大学生史学视野) ( 宋代《耕获图》(局部) 表现 : 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 ; 由越南传入 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 作物首位;宋元时期,经济作物茶树 、棉花在南方地区有 很大发展 。 )材料 : 华夏民族之文化 , 历数千载之演进 , 造极于赵 宋之世。 — 陈寅恪 如果让我选择 , 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 — 英国史学家汤因 比 ) ( 易量大 。 ②宋元都市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 , 打破唐 代坊市制度;突破时间限制 , 出现了早市和夜 市 。 ③都 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 , 城市和乡村之间的 交通要道 发展成为重要的商贸区(草市) 。 ④辽 、 西夏 、 金的商业 也有一定的发展;辽的南京 、西夏的凉州和金中都商业 都很繁盛 。 ( 2 )阅读教材内容 , 结合宋元时期货币流通变化 , 分析宋 元时期纸币出现的原因和发展历程 。想一想:纸币 出现带来了什么影响 )(3)阅读教材中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图 , 结合下面的 材料 , 说说元朝兴修大运河与粮食运输的具体情况 。 材料:元代定都北京 , 为巩固全国统治和满足对南 方粮食 、货物的需求 , 先后开通了会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