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 8课 北宋的政治 ( 1 教学分析 )(二)讲授新课 1. 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 【历史回顾】唐末以来的分裂更迭。 )一 、课程标准 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 重文轻武的政策。 二 、内容分析 ( 阅读教材内容 , 结合下面有关“ 陈桥兵变”“ 黄袍加 身”的材料 , 了解北宋建立和局部统一的历史 进程。 材料: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统帅 , 负 责防守京师。 960 年 , 朝廷派他北上抵抗辽军 。 军队行至开封东北的 陈桥驿时 , 谋士和诸将拿出预备好的黄袍披到赵匡胤身 上 , 叩头便拜 , 口 称“ 万岁”, 赵匡胤就这样当了皇帝。 北宋建立 : 960 年 ,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 , 夺取后 周政权 , 改国号为宋 , 以开封为东京 , 作为都城 , 史称北 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局部统 一 : 979 年 , 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 政权 北汉 ,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 中央集权的加强 ( 1 )阅读宋太祖与赵普的对话 , 回答问题:赵普认为唐末 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赵普提出了 怎样的解决方案 )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走向完善的 一 个重要时期。 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 , 中国古 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 、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 被革除 , 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 , 促进了社 会安定 , 有利于国家统 一 。但是 , 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 了诸如官僚机构臃肿 、财政负担沉重 、军队战斗力减弱 等社会弊端 , 在宋神宗时期进行了王安石变法 , 但最后 以失败告终。 三 、教学目标 1. 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通过北宋的建立与统一等史 实 , 认识到北宋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 顺 应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2. 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了解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 施 , 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 3. 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认识宋朝崇文抑武的方针 , 辩 证分析其利弊;知道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 , 体 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 , 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国家强盛 的根本。 ( 2 教学内 容及进程 ) ( 宋太祖:“ 自 唐季 以 来 数十年 , 帝王凡易 八 姓 , 战 斗不息 , 生 民涂地 , 其故何 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 , 为 国 家长久计 , 其道何如 ” 赵 普:“ … … 此 非 他 故 , 方镇太重 , 君弱 臣 强 而 已 。今欲 治之 , 惟 稍 夺 其 权 , 制其 钱 粮 , 收 其 精 兵 , 则 天下 自 安矣。” )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主要原因:藩镇太重 , 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 , 中 央 势弱) , 外重内轻。 解决方案: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 , 集权于中央。 即夺其权 、制钱谷 、收精兵等。 )教师展示课件 ,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如果说唐朝是 一轮辉煌的太阳 , 那么宋朝就是一捧温婉的月亮 , 处处 透着淡雅宁静 、绵软细腻的精致内敛之美。 有宋 300年 以来 , 有人说它积贫积弱 , 有人说它拥有造极之世 , 也有 人说它是最具魅力的时代。 教师设问:宋朝是怎样一个 朝代 为何中外名人对宋朝地位评价如此之高 (设计 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 , 评价历史) ( ( 2 )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 , 了解宋太祖是如何控制兵权 (收精兵)的 。 ) ( 祖宗(宋太祖)制(控制)兵之 法 , 天下之兵本于枢密 , 有发兵之权 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 , 总于三帅 (三衙) , 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上下相维 , 不得专制 。此所以百三十余年无 兵变也。 — 摘编 自 范祖禹《范太史集》 ) ( 控制兵权: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 , 解除禁 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他任用文臣管理军务;他还 经常调 换军队将领 , 定期换防 , 切断将领与士兵同地方的联系 , 使兵不识将 , 将不专兵 。 ( 3 )阅读教材内容 , 结合下图 , 了解宋太祖在中央是如何 削弱相权 、加强君权的 。 ) ( 方法:加强君权 , 削弱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