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70469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日期:2025-02-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963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历史,七年级,统编,学年,2024-2025,教案
  • cover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 辽 、西夏与北宋并立 ( 1 教学分析 ) 一 、课程标准 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 , 了解辽 、宋 、西夏的并立 。 知道北宋与辽 、西夏之间的战与和 , 理解这一时期中华 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 。 二 、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叙述辽 、西夏 、北宋三大政权及三者间的 关系 。辽 、西夏与北宋并立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 , 政权并立 、战和交织 、和为主流是 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 。辽 、北宋与西夏政权共同促进了 民族交融 、社会经济的发展 , 为接下来的大一统奠定了 基础 。本课侧重描述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 需要引导 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 必然结果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 三 、教学目标 1. 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知道契丹 、党项的崛起及政权 的建立 , 北宋与辽 、西夏之间的战与和等史实 。 2. 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正确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3. 史料证实和家国情怀:认识北宋与辽 、西夏之间的战 与和 , 理解这一时期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 。 ( 2 教学内 客及进程 )西夏政权的建立: 1038年 , 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皇 帝 , 定都兴庆府 , 史称西夏 。 ( 四 、教学过程 ( — ) 导入新课 1.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课件 , 观察下面石雕俑的外观特 征 , 教师设问:你能通过下图中石雕俑的外貌特征(渔 具等)猜到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 上导入新课 。 (设计意图 :通过契丹渔猎木立俑等史 料导入新课 , 活跃气氛 , 灵动活泼) )发展:元昊仿效唐宋制度 , 定立官制 、军制和法律 ; 鼓励垦荒 , 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 2. 辽与北宋的和战 ( 契丹渔猎木立俑 ) ( ( 二 ) 讲授新课 1. 辽与西夏的建立 ( 1 )阅读教材内容 , 结合下面的图文材料 , 了解契丹政权 的建立与发展历程 。 材料: )(1)阅读教材内容 , 了解辽与北宋之间的“ 战”“ 和”历程 以及战争的根源 。 时期 “ 战”“和 ” 辽太宗 战 — 占领燕云十六州 , 从此 , 辽与中 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宋太祖晚期 和 —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 , 双方 互通使节 宋太宗 战 — 向辽发动两次战争遭到失败 , 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宋真宗 战 — 澶州之战;和— 澶渊之盟 (2)阅读教材内容 , 了解宋辽之间的“澶州之战”与“澶渊 之盟”, 理解澶渊之盟的历史影响 。 ( 907 年 , 耶律阿保机于北方草 原逐步统一契丹各部 。 916 年称 帝建 国 , 号“ 契 丹 ”, 后 改 国 号 为 “ 辽”。 契丹辽王朝崇文治国 , 尚武 开疆 , 奠定版图 , 逐渐成为一统中 国北方大部的强大帝国。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澶州之战: 1004年 , 辽军大举攻宋 , 双方战于澶州 城 。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 、宋真宗率兵来到澶州城 , 宋军士气大振 , 打退辽军 。 澶渊之盟: 1005年 , 北宋与辽议和 , 双方皇帝以兄弟 相称 , 北宋每年送给辽钱物 , 称为“岁币”, 这次宋辽盟约 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 , 宋辽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 【唯物史观】多角度评价澶渊之盟。 契丹政权的建立: 916年 , 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 一契丹各部 , 建立契丹政权 , 都城在上京 , 后版图扩大 , 改国号为辽 。 发展:阿保机建立政权后 , 发展生产 , 创制文字 , 国 力不断增强 。 ( 3.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 ( 阅读教 材 内 容 , 了 解 西 夏 与 北 宋 之 间 的“ 和 ”与 “ 战”, 认识宋夏议和的历史影响 。 西夏与北宋的“ 战”:元昊称帝后 , 多次亲率军队进 攻北宋 , 宋军被动挨打 , 节节败退 , 损失惨重 。连年的战 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耗 , 人民处于困苦中 。 西夏与北宋的 “ 和 ”: 1044 年 , 北宋与 西夏进行和 谈 , 订立和约 , 元昊向宋称臣 , 宋给西夏钱物 , 称为“ 岁 )(2)阅读教材内容并结合下面的材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