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江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绿水江南”单元的教学内容。此单元围绕江南主题展开,旨在引领学生领略江南地区独特的音乐风格与文化魅力。《忆江南》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作入曲,旋律优美婉转,具有浓郁的江南韵味。歌曲节奏舒缓,旋律起伏灵动,装饰音的运用恰到好处,生动地描绘出江南的如画美景,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将江南春天的绚丽色彩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提升音乐演唱技能,还能深入感受江南音乐的独特风格,体会诗词与音乐融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音乐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感知能力。在之前的音乐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节奏、音准知识和简单的演唱技巧,具备了初步的音乐表现力。然而,对于具有特定地域风格的音乐作品,如江南音乐,他们的了解相对有限。在演唱方面,虽然能基本把握常见的节奏和旋律,但对于装饰音的处理以及二声部合唱的协调配合,可能还存在一定困难。同时,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在合唱练习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训练,以提高合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核心素养目标 (一)审美感知 1. 通过聆听、演唱《忆江南》,培养学生对江南音乐优美、婉转风格的感知能力,使其能准确感受歌曲中所传达的江南美景和细腻情感。 2.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江南音乐作品,拓宽音乐审美视野,提高对民族音乐的审美鉴赏力,增强对音乐美的敏感度。 (二)艺术表现 1. 指导学生用优美、富有表情的声音演唱《忆江南》,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二声部合唱技巧,提升演唱水平和音乐表现力。 2. 鼓励学生在演唱和合唱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自己的方式诠释歌曲情感,培养创新精神和艺术表现能力。 (三)文化理解 1. 让学生了解《忆江南》的诗词背景和江南音乐的文化内涵,体会江南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通过对江南音乐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文化传承意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用优美、富有表情的声音准确演唱《忆江南》,把握好中速的演唱速度,清晰表现出歌曲的旋律起伏。 2. 能够准确唱出歌曲中的装饰音,理解并掌握二声部的演唱技巧,与同学默契合作完成合唱。 3. 认识并了解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提升对民族音乐的感知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聆听、哼唱、跟唱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2. 借助小组合作练习二声部合唱,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音乐表现力。 3. 对比不同版本的江南音乐,拓宽学生音乐视野,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感受歌曲《忆江南》中描绘的江南美景,体会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 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提升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忆江南》,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能够富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二)教学难点 1. 唱好歌曲中的装饰音,使其自然、流畅地融入演唱中。 2. 掌握二声部的演唱技巧,实现两个声部的和谐统一。 六、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江南音乐的特点、歌曲的创作背景、装饰音的演唱方法等知识。 2. 欣赏法: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忆江南》的音频和视频,欣赏不同风格的江南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鉴赏能力。 3. 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歌曲,展示正确的发声方法、装饰音的处理以及二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