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第4课——— 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 劳作方式的发展 01 03 农业工具的变化 目录 CONTENTS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02 01 农业工具的变化 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 1、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2、表现: 铜器 西亚、北非最早,以红铜、锡和铅等的合金制成青铜,农具数量少。 铁器 小亚细亚率先出现冶铁技术,中国战国出现铁制农具并逐步推广。 △播种机始祖———西汉耧车 石器 旧石器的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新时期的制作方法以磨制为主。 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 铁犁牛耕在我国的推广过程 春秋:出现 战国:推广 秦汉:普及 唐朝:成熟 曲辕犁,唐代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标志着传统的中国耕犁基本定型。 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 思考: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何影响? 是耕作技术的一次革命,大量山林被开发,使耕地面积扩大。 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对生产力的影响 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推动分散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 推动了井田制瓦解和土地私有化。 推动了土地买卖、租佃关系、土地兼并的产生。 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推动了社会转型。(奴隶———封建) 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 思考:什么是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它的核心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投入大量的劳动力,细致地进行耕种,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比如,农民会精心翻耕土地,让土壤变得松软,利于作物扎根;在播种环节会控制好种子间距,确保每一株作物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还会细心地进行灌溉、除草、施肥、除虫等工作。 这种方式在中国传统农业中广泛应用,也是古代农业能够长期维持较高产出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业工具的变化 (二)灌溉工具 1、原始社会末期:陶器汲水灌溉。 2、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我国先秦时期的灌溉工具———桔槔 △我国黄河流域汲水工具———尖底瓶 农业工具的变化 (二)灌溉工具 3、东汉末期:翻车(三国马钧革新) 4、唐朝:筒车 《无锡道中赋水车》 苏轼 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 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洞庭五月欲飞沙,鼍鸣窟中如打衙。 天公不见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是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 农业工具的变化 (三)畜牧业生产工具 3、东汉末期:翻车(三国马钧革新) (2)驯养条件:圈厩(jiù)、马槽等 (1)捕捉、驯化工具:弓箭、网、马鞍等 △1489 清乾隆 木胎剔红八宝纹马鞍 △圈厩 △马槽 02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一)纺织工具 1、古代中国 山顶洞人:骨针 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纺轮 汉朝:纺车;提花机 元朝以后:纺织机 2、古代西方: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襌(单)衣,重仅49克,是世界上最轻的素纱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织物。折叠后可放入火柴盒中。是西汉纱织水平的代表作。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一)纺织工具 思考:元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 棉布自身的特点优势 棉花种植范围的扩大 棉纺织技术改进推广 政府对棉纺织业鼓励 《咏棉花》 陈振家 不学妖娆桃李艳, 名微难入百花班。 唯凭一掬清纯质, 留得温柔在世间。 棉花原产于印度和阿拉伯。南北朝传至我国边疆,宋元时期大量传入内地,棉纺织业兴起,明清成为主要衣料。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二)陶瓷工具 时 期 工具/方式 用 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