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76049

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2-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22991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学期
  • cover
萍乡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试卷 说明: 1.本卷分为试卷和答卷。答案请写在答卷上,不要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2.本卷共有二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一位历史学者说:“在此之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巨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其描述的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法战争 D. 虎门销烟 2. 1860年10月9日《纽约时报》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 A 太平军金田起义 B. 圆明园惨遭洗劫 C. 香港岛惨遭割占 D. 义和团火烧教堂 3.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田起义浮雕,刻画出农民揭竿而起进行反抗斗争的历史画面。该浮雕能位列人民英雄纪念碑之上,主要是因为它( ) A. 体现了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胜利 B. 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C. 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D. 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4. 从甲午战争之后,“奋起救亡”的口号,就成了唤起民族觉悟、正视国势艰险、提高民族凝聚力的号角。这说明甲午战争( ) A. 促进经济发展 B. 激发民族意识 C. 催生洋务运动 D. 引发五四运动 5.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提出过不同的主张,也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下表中所列人物的共同诉求是( ) 人物 言论 李鸿章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梁启超 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陈独秀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 发展军事,自强求富 D. 实现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6. “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辱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御意识的全部丧失”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该材料观点的是( ) A.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B.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C.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D.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7. 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基于以上认识孙中山( ) A. 成立兴中会 B. 成立同盟会 C. 策划武昌起义 D. 组建临时政府 8. 有民间歌谣唱道:“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猿’称霸王。”据此可知( ) A. 广州起义失败的原因 B. 君主专制是当时主流思想 C. 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 D. 国民党反动派背叛了革命 9. “它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活动。从云南开始……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国延续的阴谋,恢复了共和制。”材料评价的是( ) A. 黄花岗起义 B. 武昌起义 C. 二次革命 D. 护国战争 10. 一位美国教育家于1919年5月来华,6月他在北京给女儿写信:想想我们国内14岁以上的孩子,有谁思考国家的命运?而中国学生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使得商人和各界人士感到惭愧而加入他们的运动,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是( ) A. 义和团运动 B. 护国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一二·九运动 11. 某博物馆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特展,有如下四个单元:“东方破晓”“星火燎原”“中流砥柱”“夺取胜利”。 以下属于“东方破晓”单元展品的是( ) A. 嘉兴南湖红船的复刻模型 B. 红军在井冈山挑粮用的扁担 C. 中共七大会场的复原场景 D. 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照片 1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