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区2024年秋期初中期末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同道德与法治学科合堂考试,共用90分钟。闭卷,满分50分。 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需要填涂的地方,一律用2B铅笔涂满涂黑。需要书写的地方一律用0.5MM签字笔书写。 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指出: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含义是指( ) A. 中国战败,威严尽失 B. 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C. 中国从此开启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D.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载和记录了许多历史信息。当置身于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大水法遗址(下图),我们立即会想到的史实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法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3.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这些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 A. 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 B. 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 C. 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 D. 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 今年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100周年,他为“拯救中国,拯救民众”奋斗终生。小明在学习完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后绘制了如下时间轴,其中空白方框处应填( ) A. 领导广州起义 B. 创建黄埔军校 C. 创立中华民国 D. 领导二次革命 5.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两幅图片反映出辛亥革命( )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A. 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潮流 B. 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C. 推动了中国民主法治的进程 D.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的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中,联系最紧密的是( ) A. 提倡民主 B. 文学革命 C. 提倡科学 D. 抨击旧道德 7.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 A. 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B. 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 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D. 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8. 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北伐名将是( ) A. 朱德 B. 贺龙 C. 叶挺 D. 陈毅 9. 观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对图中A、B、C三个空缺处地点,判断正确的是( ) A. 瑞金———遵义———吴起镇 B. 井冈山———遵义———吴起镇 C. 井冈山———赤水河———会宁 D. 瑞金———赤水河———会宁 10. 美国著名记者史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而告终,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 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的全国统一 B. 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C. 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事大权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1.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此后漫长的时间里,举国上下无论是何民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