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378981
福建省漳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31312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福建省
,
州市
,
2024-2025
,
年高
,
三下
,
学期
漳州市漳浦县 2025 年春季开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当下,许多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可以帮助人们快速阅读完一篇文献、一本书。人们只需将要阅读的作 品上传至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就能快速得到对该作品的“阅读理解”。而且,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还可 以根据读者不同的指令对作品进行各种视角的“解读式阅读”。如此一来,一个时代的命题就呼之欲出了, 那就是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们阅读吗?可以帮助人们节省阅读时间吗?阅读在人工智能时代存在的必要 性为何? 作为总体工人精神生产的人工智能阅读形式 目前,人工智能是如何“阅读”的呢?当我们将一个作品上传至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就会出现内容 的提炼、书籍大纲目录的显示、核心内容的摘要摘录等,这意味着人工智能似乎拥有“自我意识”般通过 具体算法操作帮助我们快速阅读完一个作品。然而事实上,目前的人工智能产品并不具有“自我意识”, 仅仅具有意识现象和意识行为。从技术层面而言,人工智能并没有成为主体,其主体性来自人工智能社会 化精神生产中生产出的总体工人现象。 何为总体工人?马克思曾关注到在机器化大工业生产阶段,由于社会化生产会出现“总体工人”现象, 工人们“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所属的某一种职能就够了”。把这一理论应用在人工智能 技术逻辑之中,就表现为有的人专门从事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有的人专门从事算法设计,有的人专门从 事模型训练等。人们表面上是面对人工智能这一个体,但是在人工智能个体背后是整个人工智能产业链的 总体工人。在此技术逻辑上,人工智能阅读作品并不是具有个体意识的阅读,而是“总体工人”对作品数 据进行社会化精神生产,是用模型所包含的算法对作品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等阅读现象和行为。于是, 经过人工智能阅读的作品是作为总体工人精神生产的产物。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反映的是数理逻辑的确定性。这是因为,从劳动逻辑的角度,人工智能技术的劳 动对象是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数据,其劳动过程依赖的恰恰是算法。算法目前大致可以区分为传统算法和 机器学习两类。传统算法主要依靠预定义的规则和逻辑执行任务,虽然无法实现自我学习和改进,但是也 能够在搜索、排列组合等方面发挥较大作用。而人工智能的智能关键就是机器学习技术,即能够通过学习 数据而非明确的编程来作出预测和决策。当然,无论是传统算法还是机器学习,其本质都是数理逻辑的技 术体现。因此,将作品上传至人工智能大模型得出的“阅读”结果,是数理逻辑的产物,并不存在个体感 性的感悟、灵感、体会、情感等偶然性内容。传统阅读方式带来的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若运用人工智能进行“阅读”,只能导致“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的确定性结果。那么,这样 一种人工智能“阅读”就必然不能被称之为阅读,也不可能代替人们阅读。 作为个体精神劳动的个人阅读形式 那么,阅读是什么?阅读是促进个体发展的精神劳动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劳动是实现人的自 由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一方面,人们正是通过阅读的精神劳动方式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个体的精神内容, 进而丰富自身,构成了个体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阅读这一精神劳动将外在知识内化于自身的同时,也是 个体意识对阅读内容进行再认识、再阐释、再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充满了个体主观意识的能动性的 再创造、再创新,能够使个体将外界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进而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双重发展。 另一方面,阅读还是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湖南省娄底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02-20)
8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课件(共29张PPT)(2025-02-21)
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2025-02-20)
2025年高考备考:全国各地模拟作文汇编第2辑【原题 审题 立意 例文】(2025-02-20)
福建省宁德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025-02-2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