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80000

3.2观测云和雨(教案+课件11张PPT)

日期:2025-04-0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50003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观测,云和,教案,课件,11张,PPT
    湘科版 三年级下册 《天气观测》单元 2.观测云和雨 教学设计 单元 《天气观测》 课题 2.观测云和雨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0.1 天气和气候 学习内容及要求 10.1 天气和气候 3~4年级①知道地球表面被大气包围着,大气是运动的;学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②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水虽等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预报用语。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学会运用测量结果描述云量和降水。 科学思维 运用观察、比较、测量、模拟的方法,描述云量和降水。 探究实践 通过模拟实验,学会描述云量的方法。 通过制作雨量器测量雨量,学会描述雨量的方法。 态度责任 能积极参与模拟实验活动。 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乐于倾听他人观点。 能与同学合作制作雨量器,共同和改进探究活动。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学会运用测量结果描述云量和降水。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模拟云量实验,雨量器的制作。 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教师: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云量图,云图卡片,雨量器模型,自制雨量器杯,雨量贴纸,喷壶;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一、聚焦(预设5分钟) 谈话导入[材料准备:PPT] 谈话:天空漂浮的云朵变化万千。云,也是一个重要的天气要素。 提问:你观察过云吗?你发现云与气温有关系吗? 小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与天气密切相关的云和雨。 (板书课题) 二、探索(预设25分钟) 1.观测云 [材料准备:云量图,云图卡片;PPT] 提问1:如何观测云呢? 全班交流、分析。 (预设:多少 形状……) 小结:观察云,可以从云量和云状两个方面来进行观察。 提问2:如何判断云量的多少呢?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人们把天空当作一个圆,看看云在天空中占多少,根据云量,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阴天。 谈话: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观测云量。 指导: 器材:圆形筛网,棉花,台灯。 步骤: 台灯的光相当于太阳光,圆形筛网相当于天空,棉花做云。 把棉花铺在圆形筛网上,观察投射在桌面上的阴影面积。 (3)请依据云量判断今天是什么天气。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板书:云量) 谈话:天空中的云量在变化,云的形状也在变化,它们与天气密切相关。 提问4:你见过这些形状的云吗?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这是云的主要三种形态。(板书:云形态) 卷云,一般出现在高空,如果你在清晨看到出现在天空的卷云,这一整天都会是晴朗的好天气,人们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了谚语“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积云,积云通常在湿润地区,如果积云分散且是白色的,大多是晴天。如果积云越来越浓,变成黑色的,就预示着要下雨了,人们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了谚语“白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层云,一般出现在低空,经常笼罩山头和高层建筑。如果出现层云往往下小雨。人们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了谚语“山带帽,不久雨将到”。 2.测量雨量[材料准备:雨量器模型,自制雨量器杯,雨量贴纸,喷壶;PPT] 谈话: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漂浮在空中。这些水最终又以雨、雪、雹等形式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 提问1:如何测量雨量的多少呢? 全班交流、分析。 谈话:气象站是通过用雨量筒来测量雨量的多少,再根据所测数据确定雨的大小。我们来制作一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